(适耕庄20日讯)鱼米之乡,香米飘香!本季为数不多的香米稻田,预料将高唱丰收,并在8月正式开卖,相较本地米更软嫩和弹牙的口感,香米也有望成为适耕庄最新的必买土产。
由于种植香米的技术难度较高,稍有不慎将导致本地米产量下跌,为此农业部多年来不允许稻农栽种,或只允许特定地区尝试,而前任农业部副部长沈志勤则为适耕庄地区开绿灯,批准部分稻农尝试栽种。
适耕庄人民碾米厂有限公司董事经理林卯顺表示,去年适耕庄部分有经验的稻农,开始尝试栽种香米,但收成差强人意,因此本季更少人尝试。
“种植难度较高,是农业部多年来不允许大面积栽种的主要原因,因为担忧所有稻农一窝蜂参与但收成大跌,将影响本地稻米供应,导致稻米市场不稳定。”
“本季我尝试在10份田栽种香米,从3月6日开始下苗,这次采用的品种,是农业研究与发展局(MARDI)研发的MRQ88,比之前尝试的MRQ76更容易栽种。”
他指出,此前预估种植期为120天,但在适耕庄实地栽种后,依据栽种技术和天气因素判断,预计115天即可收成,虽然目前无法确认产量,但有信心能迎来丰收。
“本季适耕庄本地米的素质,因天气导致参差不齐,每份稻田产量从6吨至11吨都有,香米也一样,但相较本地米,香米稻叶有明显的班兰叶香味,在稻田骑摩哆时遇上起风,浓郁的香味扑鼻而来,越接近收割的香气就会越来越少。”
“香米的口感比本地米更软嫩和弹牙,由于本季的产量不高,我们会制成糙米售卖(意指没有经过更多处理工序),售价暂时未定。”
询及未来是否有更多稻农栽种香米时,林卯顺坦言现阶段许多稻农认为,政府将每吨香米定下的1500令吉收购价不够高,亏损的风险比本地米(每吨1250令吉收购价)来得高,因此栽种意愿不高。
“我本身会提高香米种植量,但不会太多,可能只有所有稻田的20%,除了是政府不允许比例太高,我们也得稳住本地米的供应量。”
提升稻农收入
雪州议长兼适耕庄州议员黄瑞林强调,本地香米是适耕庄稻农和旅游业的新契机,除了是稻农增加收入的新机会,也是吸引游客到访必买的新土产。
“适耕庄稻农争取多年,如今终于取得新的突破,获得栽种本地香米的机会,对那些有意增加收入的稻农而言,是个好机会。”
他指出,部分稻农觉得本地米的收购价偏低,加上扣水率高的影响,导致收入无法提高,因此转为栽种香米,是改革突破的创新第一步,希望有更多稻农尝试。
“对旅游业而言,本地香米的出现是久旱逢甘霖,毕竟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遭遇重创的适耕庄旅游业需要新卖点,相比进口自国外的香米,适耕庄本土栽种的香米,将是游客到访时,一定要购买的新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