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12日讯)文化保留和古迹翻新学问大,若不事先做足功课贸然“动工”,反而会带来不可挽回的破坏,建筑学者更直指,大马文化古迹保留意识仍处于落后国家级别。
翻新位于吉隆坡茨厂街和戏院巷(Lorong Panggung)10间战前留下老房屋的“鬼仔巷计划”,其负责的百川管理有限公司纵使针对质疑一一做出解释,但仍无法平息在华社间引起的反弹。
茨厂街乡音馆馆长兼大马乡音考古采集人张吉安认为,如今“鬼仔巷计划”似乎像个藉历史为题的主题公园,更胜推广文化和古迹保留。
他依旧对石灰牌楼的增建十分不解,特别是为何不采用有确切历史根据的“戏院巷”之名,反之使用出处众说纷纭的“鬼仔巷”。况且“鬼”字向来在华人文化十分避忌。
张吉安:壁画泛滥
他表示,壁画也是进入一个泛滥窘境,他不明白原本不存在的元素,却绘制在古迹建筑外头,何来的修复,简直是另一种破坏。
据百川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郑万馨昨日说辞,壁画是为重现华裔聚集地60年代生活面貌,张吉安更为此疑惑,若是如此,为何不以旧街坊为蓝本,却画出香港电影虚构人物?
文化保留人人有责
先前盛传该区将开设咖啡厅或酒吧,这点更令张吉安担忧不已,不愿看见历史文化沦为灯红酒绿、紫醉金迷声色场所的揽客主题。
身在中国广州的张吉安今日与《东方日报》记者经越洋电话访问中,如是表示。
张吉安认为,文化保留谁都有责任,不该仅怪罪任何一方,如古迹业主或华社,惟民众对于历史古迹和文化的认知则有待加强,而非参观后拍照打卡,这般浅显表面的态度。
张集强:事先准备不足
UCSI大学建筑与环境建筑系助理教授张集强接受《东方日报》访问亦展露出类似观点,他认为,此次“鬼仔巷计划”实行得略显仓促,分明是事先准备不足。
他把文化古迹建筑拟做老者,“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即是其蕴含的历史价值和知识,敢问谁为老者延年益寿的方式,会是浓妆艳抹,甚至是整形换面貌呢?
“在鬼仔巷绘制花枝招展壁画供欣赏,不断在应展现真实性的古迹加上新元素就是本末倒置。而加建石灰牌楼和红桥或让后人误以为,这是原有古迹一部分,保留古迹和原生态,不该制造新的历史感。”
张集强更点破,相较起日本、西班牙、意大利等,在历史古迹和发展达到平衡的先进国,马来西亚的文化古迹保留的意识,可能还很落后。
“倘若大马有一座类似柬埔寨吴哥窟历史悠久的遗迹,可能我国不会愿意耗10年,委托大学考古学系教授和学生,以深刻研究并保留其历史价值,反之会选择迅速将其美化,如绘制壁画、增建设施,以推广出去成为旅游景点。”
他呼吁,任何在处理与历史资源相关的项目,应持更宏观的概念,并且深刻了解背后价值方著手开始翻新,而非一再消费其历史价值,直至殆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