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19日讯)因精神疾病导致一宗接一宗的悲剧发生,人们的心理疾病已随著社会发展随之而来,但只要大家懂得正视问题、学会预防及调整身心,精神疾病就如普通生病般是可康复的,也可进一步避免悲剧再发生!
根据2015年国民健康和发病率调查(NHMS)报告显示,我国如今越来越多成人面对精神健康问题,患病率从2006年的11.2%增至2015年29.2%,在9年内共增加了超过2倍。
根据卫生部2015年统计显示,全国共有420万人面对精神问题,患者都是16岁以上,平均每3人就有一人有精神问题。
病患逐年增加
现代人生活步调紧凑,工作繁忙、经济负担、家庭和人际关系等都将城市人压得喘不过气,导致患上精神疾病的人数逐年增加,惟精神疾病却常被人以有色眼光看待,把患有疾病的家属关在家里,不与任何人接触,殊不知这样做,将导致患者情况越来越严重,甚至造成家庭悲剧的发生。
马来西亚精神健康协会副主席兼马大精神医学专科副教授黄章元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表示,社会大众和政府对精神疾病的警觉性已渐渐开始提高,民众已不再抗拒接受心理辅导,在疾病初期时已立即求助。
预防胜于治疗
“无疑这是健康的趋势,但人们对精神疾病的认识尚浅及警觉意识低,虽然政府已意识到重要性,而开始培育精神科医生及举办身心健康活动,但预防胜于治疗,希望可以先注重预防工作。”
他指出,现代社会的家庭结构小,家庭成员只有夫妇和小孩,当一方需要倾诉时,没有太多的对象;而现代人忙于工作,社交网络和朋友圈子狭窄,均是不健康的趋势,而教育方面也忽略了心理发展的重要性。
“根据最新调查显示,大马约有30%人患有精神疾病,除了精神分裂外,也涵盖‘现代精神疾病’如焦虑症和忧郁症。”
他强调,预防和初期治疗的效果会更好,病情不会突然出现且发作,必定会出现预兆,就如生病感冒般,大家自然会去就医,那为何不开心或失眠时却抗拒见医生?失眠和难过都不是羞耻的事情。
勿自行停药不复诊 病情复发后果严重
生命线协会资深讲师陈云娟表示,根据我国发生精神病患伤害或杀害亲友的悲剧案例,大部分涉及的是曾接受精神病治疗后康复的病患,但由于病友在没有医生的批准下自行停药或不再复诊,才导致病情一发不可收拾。
注意求救讯号
“病友或家属勿自当医师,治疗精神疾病需要时间、耐心和金钱,一旦病友自行停药,病情总有复发的一天,届时的病情将更加严重,因此必须根据医学方式去完成治疗过程。”
她指出,当一个人出现消极想法、没有食欲、不想出门、不想沟通和失眠等症状维持2周后,或已出现轻微精神障碍疾病,惟其自我意识还很强烈,他会向亲朋戚友诉说及发出求救讯号。
“惟上述过程很快,一旦错过这段期间,将进入中严重阶段,届时已不再发求救讯号,也没办法维持正常意识,或将作出伤害自己和别人的举动。”
病向浅中医 别为面子不顾身子
加影美华山庄第8区居民协会主席刘云汉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表示,精神疾病是社会常见问题,每个人都有患上精神疾病的可能,因此大家应该正视问题,才能够对症下药。
他说,精神疾病主要是因心理或生理因素导致,心理是压力问题,而生理则是因为身体和脑部有缺陷而导致,不同的问题需寻求各别方式解决。
“我曾协助居民解决类似的案件,有个10多岁的青少年与人发生争执时亮刀,十分危险。我了解他的家庭背景,得知他生于单身家庭后,知道他是因为与人争执,产生自我保护的意识,才会作出举刀的行为。我劝服其母亲后,她让孩子接受专业心理辅导,才把问题解决。”
勿歧视精神病友
“另外一宗案件是一名补习中心的女教师报案被院长非礼,经过了解和调查后,我们在闭路电视发现教师在黑板乱涂鸦的不寻常行为,再加上她是单亲的家庭背景,估计她有心理问题,因而把她送到辅导室治疗。”
他坦言,很多人为了面子的问题,不愿踏进精神科的大门,但这不是害羞的事情;而父母亲扮演的角色更是重要和直接,必须从小注意孩子的一举一动,尤其是在叛逆时期的行为,勿让孩子一直压抑情绪,到之后失去理智。
士拉央甲洞达雅花园居民协会前主席陈钟灵指出,大众不应以负面的态度看待精神疾病,甚至避开和歧视精神病友,这样不但将加剧病友的心理压力,也会加剧社会对疾病的误解和歧视。
“家属必须坦然面对及接受,才能够让病友寻求专业辅导。每位患上精神疾病者的病情是从轻微开始,主要及早接受治疗,就可以用药物控制病情,才有康复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