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17日讯)一间秉持助人信念而创立14年的维纳斯尼之家,一路走来靠政府及社会人士资助,才能勉强承担每月2万令吉的开销,为65名无人照顾的孤老、孤儿、智障及残缺人士提供一个温暖的家。
虽然在缺乏资金时,会先拖欠员工薪金,但他们并没因此而迁怒这群社会弱势族群或责怪管理层,这几位爱心满满的员工,都能体谅管理层的困境,待获得社会人士的捐款后,才领取拖欠的薪金。
维纳斯尼之家(Vinashini Home)就是一所充满爱心的慈善机构,目前住有65名,年龄介于9岁至75岁的孤老、孤儿、智障人士、残障人士、语言障碍人士、自闭儿、过动儿及精神患者,其中25人华裔(14男及11女),40人印裔(22男及18女)。
创办人(59岁)向《东方日报》说,未成立维纳斯尼之家前,她是一名家庭主妇,平时会趁孩子们上课时,前往一些义工团体给予帮忙,贡献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及爱心。
她说,在多接触、多了解后,逐渐把自己的爱心及精神全神贯注其中。在担任义工以来,不分种族、宗教给予有需要的人帮助,最后盟起一个意念,希望能够创办一间“收容中心”,提供这些有需要在生活上得到照料的人士,一个栖身之所,让他们得到爱。
“于是,在与丈夫商量后,获得丈夫及3名儿女大力的支持,并且身体力行与我共同筹办,最终在2002年创办了维纳斯尼之家,开始收留了需获得照料的人士。”
人数增加引来投诉
安琪拉表示,初时,他们是在芙蓉永赞花园创立了维纳斯尼之家,并收留了2名残障人士,之后,在见到可怜的流浪者、孤儿、精神病患者等,逐一将他们接到这个“家”来,人数随之增加。
她指出,当后来因屋主要收回屋子,便迁往芙蓉邓普勒路煌金苑,租赁3个单位作为收容中心;由于人数越来越多,喧闹声也影响邻近的居民,以致频频遭投诉。
“在顾虑长年累月造成他人干扰外,因人数太多过于拥挤及缺乏活动空间之下,便开始物色一个适合的地点,在经过社会人士及政治人物等给予帮忙下,终在位于芙蓉通往瓜拉沙哇路3英里找到一亩地段。”
她说,当时获得地主愿意以每月2000令吉出租地段给他们,之后,在通过多次筹款活动顺利筹获35万令吉后,最终兴建了这所收容中心,并且设立了一个宽大的花园、游乐场及一个种植的范围,让大家有个活动空间。
用爱心建立关系 欣慰被叫“妈妈”
面对大部分都有问题的收容者,安琪拉声称这不是一件易事,但只要付出多一点爱心及关怀,要照顾65人并不是什么难事!
她向《东方日报》说,那么多人住在同一屋檐下,说没吵闹等,这是不可能的事。但只要对他们付出多点的关怀及爱心,他们都会放下戒心,表达出他们的善意,不管是什么种族及宗教,他们都会献出守望相助的精神,大家都已十分乖巧合作。
被孩子们称为“母亲”的安琪拉感到非常欣慰的是,多位懂事的孩子们,除了自动自发帮忙照顾残障、智障、年老者之外,也是家务的“好帮手”,包括洗衣、煮饭及打扫等,让她省下了不少的力气。
“其中有3名兄妹孤儿,因双亲在一场车祸中逝世,当时大哥仅有9岁、二哥7岁及妹妹5岁,就到来这个‘大家庭’后,如今分别已是22岁、20岁及18岁的青少年,并且在努力下,皆在学业上有不错的成绩,大哥及二哥皆因成绩优异,而获得奖励金,目前双双仍在大学求学。”
安琪拉直言,由于目前维纳斯尼之家并没有一个长期的资助者,每个月获森州福利局仅资助膳食费外,其余的款项皆是由社会热心人士偶尔的资助,才能够度过这种种的难关。
她表示,很多时候面对需要维修时,他们都面对经济的问题,希望能够拥有更多的社会人士资助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