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岁月巨轮辗过,吉隆坡许多文化遗产终究敌不过发展洪流,消失在这座城市上。
社区组织“走街”主办“走街.吉隆坡开埠”导论活动,透过“走街”的方式,带领公众“回到”吉隆坡开埠时期,以有趣的方式,深入挖掘隆市背后的故事和意义,拼凑隆市的故事和记忆。
导览员卓振宏和曾慧玲今日带领约16名大人和小孩,从中央艺术坊轻快铁站出发,导览的行程包括中央艺术坊、吉隆坡城市画廊、美丹巴刹广场、仙四师爷庙及茨厂街。
上述的地方多是从吉隆坡开埠时期至今的重要地标,包括1864年创立的仙四爷庙、1888年的中央艺术坊、1900年初的美丹巴刹广场及1880年建立的茨厂街,曾见证隆市百年的发展历史。
曾慧玲表示,一座城市的发展是无法避免的事情,我们当然认同发展,但让我们质疑的是,发展是否只有物质、高楼,或现代化的设施才属于发展?
“发展的定义应该是涵盖精神、文化及历史层面,毕竟一座城市的发展也可透过翻新的方式,把古老的建筑物和故事留给下一代。”
茨厂街
茨厂街是早期华人的聚集地,之所以称为茨厂街,是因为当年叶亚来在当地开设茨粉厂,轰隆隆的机器声音和工厂成为当年的重要地标,因此茨厂街因而得名。
中央艺术坊广场
兴建于1888年的中央艺术坊原是开放式的买卖市场,前身是一个通风及简陋的买卖市场,后来英国人在1937年用砖头重建,现在主要出售大马各民族的艺术品及手工艺品。
吉隆坡城市画廊
于2012年创建的吉隆坡城市画廊,以历史照片及精致模型为游客呈现隆市的发展历史,门前的“ILoveKL”模型更成为游客必拍摄的照片。
美丹巴刹广场
美丹巴刹广场的前身是隆市最早期的巴刹,商人纷纷聚集在此地出售日常用品及商品等,该地也是叶亚来所居住的地方。巴刹后面有一条河,以前的商人透过河流运送货品到巴刹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