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国会的一番话,让中日关系顿时紧张起来。她表示,如果中国对台湾动武,威胁到日本“存亡”,日本可能会采取军事回应。
这一番表态让中国外交部火速发声,指责日本“严重越线挑衅”,并立即采取了多项措施:暂停进口日本海鲜、发出赴日旅游警示、增加争议海域海警活动。
看到这些动作,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日本经济要被打垮了?”
毕竟,中国是日本最大游客来源国之一,贸易联系也密切。确实,短期来看,日本旅游、零售和海鲜出口等领域都会感受到压力。中国游客减少,商场、酒店、餐饮都可能掉客;海鲜出口被暂停,相关企业利润受到挤压;文化交流中断,日本电影在中国下架,连带广告和版权收入也受到影响。可以说,这些措施对日本经济不是没有影响。
那冲击有多大呢?如果参考类似过去贸易摩擦的数据,短期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直接影响可能在 0.1% 至0.5% 左右。对股市而言,旅游、零售等消费领域可能承压,而出口制造、科技板块相对抗跌甚至有机会。总体而言,这种影响属于 短期波动,并非系统性风险。
日本经济不会崩溃
两国短期内吵架没问题,但我个人不认为会闹到经济崩溃的地步。原因有三:
第一,双方都有经济利益在。日本出口依赖中国,在高端制造和关键技术环节,中国仍对日本存在一定依赖。全面切断经济联系,对谁都不是好事;
第二,这次中方的措施更多是象征性和压力性的,比如暂停海鲜进口和旅游警示,并没有真正触及高科技、能源等关键产业;
第三,市场会自行消化风险。投资者已经很清楚,政治口水战是常态,但经济才是长期底线。只要双方没有进一步激化,比如大规模贸易战或军事冲突,经济基本面仍然稳健。
短期与中长期的关注点
因此,在投资上,我会倾向于这样的思路:短期留意波动、谨慎操作消费和旅游领域;中长期关注出口、科技和供应链重构相关公司。短期政治喊话带来的波动,可能反而创造一些低吸机会。
而结构性机会仍然存在,尤其是那些受益于出口复苏、科技创新的领域。
总之,这次风波更多是政治信号而非经济灾难。投资者的重点不是跟著情绪乱操作,而是要看懂哪些行业、公司真正能受益,哪些只是短期被波及。吵归吵,经济才是王道。短期波动会有,但中长期,基本面才决定赢家。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