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8日讯)随著多项推高经商成本的政策集中在下半年落实,加上美国对大马加征对等关税,大马中小型企业正面非常艰钜的挑战。
迈入下半年,中小型企业面临一系列政策所带来的成本压力,包括销售与服务税(SST)扩大范围、电子发票、新电费架构、RON 95汽油津贴重组、雇主须为外籍员工缴纳公积金。
“双重夹击” 困中小型企业
大马中小型企业公会全国总会长陈棋雄接受《东方财经》电访时直言,中小企业正面临“双重夹击”的困局,一方面营运成本不断上涨;一方面民众的购买力明显下滑,导致企业普遍对下半年市场行情感到悲观。
陈棋雄指出,SST及电子发票等政策,对中小企业影响最大,尤其涉及交通、租赁及房地产等日常营运相关的开支,预计整体成本平均增幅达8%,部份行业甚至可能面临高达20%的成本涨幅。
他以连锁餐饮与零售业为例指出,在高租金压力下,一旦多项政策同时上路,企业赚幅势必受到挤压。
“不是每一间店都在赚钱,有些仅能收支平衡,甚至处于亏损边缘。赚幅可能会被压缩10%至20%。”
他补充,公会一名从事仓储业的会员,因租赁服务的8%服务税调整,每月须额外缴付逾5万令吉的服务税,单单是租赁税的调整就对现金流造成沉重压力。

市况不允许立即转嫁成本
至于企业是否会将成本转嫁至消费者,陈棋雄表示,这是一项“迫不得已”的做法,但当前市况不允许立即实行。
“很多生意本身已经没有太大赚幅,加上最低薪金上调、补贴逐步取消、消费力疲弱等因素影响,业者根本无法轻易调整售价。”
他续说,餐饮与服装等非必需品行业的中小业者普遍处于观望态度,短期内仅会尝试小幅调涨价格,预期需视未来一至三个月市况而定。
“现阶段,整体市场情绪偏向悲观,大家都在反映政策密集推出、步伐过快,令业者难以喘息。”
政策分阶段执行 减缓冲击
因此,陈棋雄呼吁政府,在推行新政策时采取分阶段执行方式,避免一次过对市场造成过大冲击,让企业有更多时间调整现金流。
“政策若能分阶段进行,将有助减缓企业压力,避免资金链出现断裂。”
他建议,政府应透过大马信贷担保机构(CGC)、企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SJPP)及商业银行提供短期低息融资协助中小企渡过难关。
“我们最担心的是现金流问题。目前市面上虽有融资方案提供,但利率动辄17%至18%,中小企根本承担不起。”
针对RON95汽油津贴重组计划,陈棋雄强调,公会建议政府延后执行,待经济与国际局势稳定后再作决定。
“一旦汽油价上升,将进一步推高运输与营运成本,对许多行业造成实质性冲击,绝非轻微影响。”
生意难做 下半年不乐观
谈及下半年经济展望,陈棋雄直言不易乐观。除了本地政策压力之外,全球局势亦充满变数,包括关税、中东地缘政治紧张等因素,均可能推高运输费与通胀水平,打击消费意愿。
“一旦物价再度上扬,消费者更倾向延迟消费,市场将变得更为冷清。”
他也呼吁政府认真了解中小型企业的处境,除了吉隆坡地区的业者经营环境艰困,在全马其他地区的生意也不好做,同样面对资金吃紧、需求疲弱等挑战。
“大家都在埋怨成本上升,生意难做,只希望政府推出有力的刺激政策,帮助业者撑过难关。”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