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3日讯)还记得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以传统灭活疫苗方式推出疫苗的中国科兴公司吗?如今,这家全名叫科兴控股生物技术的公司(简称科兴),以一种新的方式重回公众视野。
6月18日,在美国那斯达克交易所上市的科兴发布公告称,将加速支付此前宣布的每股55美元(约232令吉)的特别股息,于7月7日特别股东大会日派息。同时,特别股东大会后将追加每股19美元的股息。不仅如此,该公司未来还计划再派发每股20至50美元的股息,总股息额达每股124美元。
科兴在2019年2月22日停牌,至今已超过6年,停牌前股价为6.47美元,市值为3.89亿美元。按第一阶段的55美元股息计算,科兴生物的周息率(dividend yield)将达到850%,若是以总股息额计算,周息率更高达1917%。
如此大方地派息,股东也许会乐开了怀,但科兴却是为何这样做?站在公司的角度,这恐怕不是一件好事。
股息将近清空科兴
截至2024年6月末,科兴的股东权益合计86.49亿美元,按照公司3次股息的上限计算,合计派息74.48亿美元。
如此可见,科兴大手笔的派息,也是对公司内在价值的出清,当公司资金通过分红形式分配殆尽后,科兴未来也将失去争夺价值。
错失疫苗红利
科兴是知名的生物技术和疫苗生产公司,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其研发的克尔来福疫苗(CoronaVac)成为全球最早进入临床试验的灭活疫苗之一。
2021年,克尔来福获世界卫生组织(WHO)颁布紧急使用授权,成为全球使用最广泛的新冠肺炎疫苗之一,供应逾100个国家和地区。
但是,科兴随后却因为陷入一场长达7年的股权争夺战,一直处于停牌状态,并没有因疫苗红利得到价值重塑的机会。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月,英国伦敦枢密院司法委员会以“历史决议程序存在瑕疵”为由,把科兴董事局中的4名成员替换为科兴股东--“1Globe”等各方等在2018年提名的人选,而1Globe正是科兴股权争夺战中的关键股东。
股权争夺战之始
科兴目前间接控制4家在中国营运的子公司,分别为北京科兴、大连科兴、科兴中维和科兴中益。其中, 科兴中维和 北京科兴为最核心的资产。
北京科兴成立于2001年,由在深圳交易所上市的未名医药原董事主席潘爱华与尹卫东共同创立,并分别通过未名医药和香港科兴持股。中国第一支甲型肝炎灭活疫苗,就是由北京科兴推出。
2016年,科兴计划私有化退市并在中国上市,时任董事主席尹卫东和潘爱华各别组成内部和外部买方,发出私有化献议,科兴控制权之争正式开始。
当时,另一个生物科技公司--强新集团通过1Globe等多方持有科兴的22.5%股权,为最大股东。强新集团的实际控制人就是今年1月刚被选为科兴董事主席李嘉强。
强新集团选择站在潘爱华一方。在2018年的股东大会上,1Globe反对尹卫东等董事连任,并提名了新的董事,但尹卫东等原董事会局成员仍获得连任,并启动“毒丸协议”,即一种以摊薄股权为手段的反收购措施,通过向恶意收购方以外的全部股东增发新股以稀释后者股权。
抢厂举报侵占接连上演
为了争夺科兴的控制权,双方甚至一度上演强行控制厂房、举报行贿和职务侵占等戏码。
去年2月,未名医药发布公告称,潘爱华因职务侵占罪、挪用资金罪被中国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法院判处监禁,潘爱华目前在上诉中。
在这场股权争夺战中,尹卫东通过股权收购、股东会议、司法诉讼等手段拿下科兴。潘爱华则随着失去对未名医药、北京科兴的控制权,已彻底出局。
一波刚平 一波又起
就在各界以为科兴的股权争夺战告一段落,却又有人掀起风波。持有10.33%股权的维梧资本和持有2.93%的1Globe陷入骂战;前者指责后者试图操控董事局并为本身牟利,后者则指责前者透过科兴子公司进行利益输送。
最终,双方摊牌,导致科兴进行清空公司资产式的派息。在即将进行的“清仓式”派息后,科兴剩下的内在价值恐已寥寥无几。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