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20日讯)国民投资机构(PNB)研究院最新报告显示,大马私人界初阶员工的起薪在过去25年间,扣除通胀因素后几乎原地踏步,部份高学历新鲜人甚至出现实质薪资下滑的现象,反观技职教育(TVET)毕业生的薪资却逐步追赶。
这项研究综合了1997年至2022年,长达26年的《马来西亚雇主联合会(MEF)行政与非行政人员的薪资调查报告》,是目前检视大马私人界起薪走势最完整的一份研究。
研究聚焦的核心问题是:根据入职时的最高教育程度,今天的私人界初阶职员,是否比25年前刚入职的人过得更好?
“答案令人失望,整体无明显改善。”
不仅如此,若考虑通胀因素,拥有更高学历者的实质收入在近十年甚至呈现萎缩。反观中学毕业生与技职教育背景者,受惠于最低薪资政策的推动,实质收入反而录得可观增长。
硕士毕业生十年赚幅倒退10%
国投机构研究院指出,自2013年实施最低薪资制度后,薪资差距出现明显收窄。举例而言,中学毕业生(SPM与PMR)在2012至2022年期间的实质薪资增长是2012年前10年的3倍,但大学毕业生仅从-3%改善至5%;硕士毕业生更从-4%恶化至-10%。
此外,拥有更高学历的初阶职员虽然仍有较高的薪资,但其薪资增长却是所有学历层级中最疲弱的,而这也意味著高等教育的报酬正在下降。
例如,1997年,拥有学士学历的社会新鲜人,其起薪比SPM持有者高出167%;来到2022年,溢价仅剩67%。此趋势或将加剧年轻人对高等教育回报的质疑,特别是近年来大马社会出现对升学意愿下降的现象。
技职远胜学术型文凭
值得一提的是,技职教育毕业生在近年来迎来明显进步。以拥有大马技术文凭(DKM Level 4)的技职生为例,其实质薪资在过去十年增长14%,远胜学术型文凭持有者的2%。
虽然技职教育薪资仍略低,但差距明显缩小:2012年时,技职教育文凭毕业生的中位薪资为1300令吉,学术文凭为1500令吉;到2022年,技职教育为1800令吉,而学术文凭仅略高至1850令吉。
报告强调,最低薪资虽保障了基本生计,但若要实现全民更体面的生活水平,政府与企业应同步推动更全面的薪资制度。
研究指出,国投机构已透过GEAR-UP倡议,承诺为旗下所有员工提供不少于3100令吉的生活工资,比目前最低薪资高出逾一倍,旨在树立企业标竿。
加强中央薪资谈判制度
报告也建议,应加强中央薪资谈判制度,让代表雇主与雇员的机构(如MEF与工会)提升协商能力与谈判执行力,避免薪资长期停滞。
这份研究为我国劳动市场投下一颗深水炸弹,突显过去“高学历=高收入”的传统认知正面临挑战,也反映了技职教育的潜在价值与回报力。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