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10日讯)香港以往有“一铺养三代”讲法,皆因铺位矜贵、租金稳定,若持有一个市区旺铺,真可足以养活三代。然而,随着铺市急滑坡,不少“铺二代”也陷入水深火热,近期有一位网民发帖求救,指其父亲于2018年把价值1200多万港元(约722万令吉)的铺位转名给他,原以为翘脚无忧,岂料这几年市况剧变,该铺位现时以700万港元(约421万令吉)放盘也乏人问津,同时每月须供款2.6万港元,收租1.5万港元根本不够维持,令这位“太子爷”要打工赚钱还贷,十分无奈。
租金跌卖不出 逼打工还贷
该网民在“全港店铺消息关注组”(前身为“全港店铺结业消息关注组”)发帖,表示自己家里经营食肆,他属于“半个老板”,父亲多年前以数十万港元购入自置铺位,到2018年升值至1200多万港元,市值月租约3万多港元,但父亲多年来一直坚持自营餐厅,并无放租。
这位父亲妻子早逝,长期独身,至疫情前结识了一名中国女子,并萌生退休念头。父亲提出把铺位转名予该网民名下,但转名后要加按套现500万港元,让其北上养老。鉴于当时铺位市值1200多万港元,即使扣除500万港元按揭,净值仍达700多万港元,有点似“分家产”,父亲把财产传承予儿子。
但转名后不久便爆发疫情,由于生意欠佳,该网民遂把餐厅结束,索性纯收租。初期每月租金有2万多港元,后来疫情恶化,铺位亦曾丢空长达一年。熬到去年“通关”,他终于找到租客接手,租金则降至1.5万港元,还须签下3年死约,期间不得加租。随着息率飙升,现时每月须偿还贷款2.6万港元,意味该网民既无法从铺位赚取收入,还要每月填补1万多港元,他唯有打工赚钱以免“断供”。
“铺二代”恐沦“债二代”
面对此包袱,该网民尝试把铺位沽出,可是由1200多万港元陆续“劈价”至850万港元、700万港元,仍乏人问津。若铺价进一步下跌,不排除会变成负资产。他慨叹“以前做老板,玩玩车,打打球又一天”,在高峰期坐拥4辆名车,每次改车花费数万港元面不改容,岂料现时这样坎坷,家有妻儿,还需打拼。身处人生交叉点,该网民公开征询意见,究竟应该“壮士断臂””降价至600万港元卖铺,抑或“多守几年”等待市况好转。
一些网友对这个故事主角寄予同情,由于拖着一笔按揭负债,随着地产市场剧变,铺位市值一旦跌穿按揭馀额,“铺二代”恐将沦为“债二代”。
从另一角度看,该网民的父亲在2018年铺市高位精准套现500万港元,携女伴北上退休,享福快活。
事实上,很多人对“一铺养三代”存在误解,以为拥有一个铺位物业便能确保三代无忧。其实,个中成功故事的“第一代”往往像该网民父亲一样,本身是草根创业者,在早年创办餐饮、零售、跌打、装修之类小生意,略有成绩之后咬紧牙关购入自置铺位,继续努力打拼。
市值急滑坡 难再养三代
在2018年前后高峰期,香港旺角、湾仔等地一个普通经营云吞面档、药材铺、二手书店的铺位,市值动辄达到逾亿港元。“铺二代”若在此刻继承家业,接近小富门槛,想必踌躇滿志。假如一切顺风顺水,上述个案铺位确实能保障“第三代”亦丰衣足食,应验“一铺养三代”之说。
不过,近年形势大逆转,包括美元从超低息转为急剧加息,香港社会动荡,加上电商冲击及中国消费市场“抢生意”,大批市区旺铺早已跌价六七成,负债沉重的投资者有各苦恼。相对来说,该位承继“家传铺位”的网民手上并非市区核心旺铺,属民生地区铺位,贬值已不算太多。
当然,也有不少“一铺养三代”成功故事,个中关键往往系于“第二代”如何处置家业。
由此可见,所谓“一铺养三代”并非那么简单,须结合努力、时运、坚定及正确决策,再经受长久岁月洗礼和沉淀,方可望创出传奇。香港经济及铺市倘持续恶化,“铺二代落难”故事恐怕会愈来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