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21日讯)全球人形机器人行业正加速发展,DIGITIMES最新报告显示,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突破,加上感测器、材料成本下降、劳动力短缺的影响,未来5至10年的人形机器人市场将迎来爆发性成长,2035年产值将近260亿美元(约1215亿令吉)。
美中两国竞逐商机
DIGITIMES分析师林欣姿指出,美中近年的人形机器人发展备受关注,成为此领域的主要大国,相关业者积极导入场域试验,以证明人形机器人的潜在利益与商机,美国在技术研发方面领先,中国则在市场规模和政策支持方面具有优势。
林欣姿观察,美国“波士顿动力”2013年推出采用液压动力的Atlas人形机器人,其移动能力在过去10年被誉为人形机器人的典范,而新一代电动版Atlas今年4月推出之后,大幅缩减体积、重量与保养成本,安全性与灵活度更胜以往,足见电动化人形机器人已是大势所趋。
林欣姿说,除了电动版Atlas预计2025年导入韩系现代汽车工厂场域进行试验,另一家美企“Figure AI”的人形机器人“Figure 01”也为宝马(BMW)位于美国南卡罗莱纳州的工厂所采用,此外,特斯拉(TESLA)推出的“Optimus Gen 2”,将抢先在今年底参与自家电动车生产线。
能否商业化量产 未来2年成关键
林欣姿说,中国在发展人形机器人上,拥有庞大的制造业市场与丰富的人才资源,中国政府同时撒下100亿人民币(约64亿令吉)成立机器人产业基金,并以政策辅导产业发展,目标至2025年实现人形机器人量产,预计市场规模可突破10亿美元(约46.7亿令吉)。
林欣姿观察,人形机器人现阶段仅用于小范围试点的导入试验,未来2年将成为能否走向商业化量产的关键,随生成式AI技术推展,待技术继续成熟、成本进一步下降,且找出更多商用切入点时,人形机器人将有望成为人类得力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