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28日讯)我国7月生产者物价指数(PPI)滑落2.3%,6月生产者物价指数为下滑4.8%。
统计局数据显示,受到原油开采指数下降14.8%的影响,采矿业下跌10.8%。
此外,由于受焦炭和精炼石油产品制造(跌11.7%)和食品制造(减8.9%)指数拖累,制造业指数在7月下降 2.1%。
与此同时,农业、林业和渔业指数今年首次出现增长,继上月下降20.4%之后,增长3.6%。这一增长得利于畜牧生产指数(升6.8%)以及种植指数(升1.2%)。
至此公用事业指数,供水指数和电力和天然气供应指数,分别上涨3.1%和0.1%。
按月比较,7月生产者指数微升0.2%。矿业增升3.1%,而农业、林业和渔业指数上升1%。相反地,制造业跌0.2%。电力和天然气供应指数和供水指数分别跌0.1%和0.3%。
另一方面,7月原料加工指数下跌6.3%,其中非食品原料下滑8.7%。半成品供应和组件指数则减3.3%;而制成品指数升3.4%。
与6月相比,7月原料加工指数与制成品指数分别按月上涨1.9%与0.1%,而半成品供应和组件指数减0.4%。
统计局进一步表示,一些国家在生产层面的通胀本月开始迎头赶上。
“美国生产者物价指数在7月微升0.8%,而中国生产者物价指数继续下滑4.4%,意味著生产成本降低的持续趋势。”
统计局续指,布伦特原油平均价今年6月达到每桶75美元后,7月升至每桶80美元,这有助于支撑采矿业。
随著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及其盟友实施减产,预计原油供应将进一步收紧。
“据《台北时报》报导,俄罗斯原油出口减少、美国原油库存低于预期,以及中国次季经济增长疲弱等其他因素,导致7月原油价格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