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2017/2018年经济报告书》,为了确保经济能够持续成长,我国必须加紧提高劳动生产力,而非只是累积资本和增加劳工人数。2016年,我国的劳动生产力成长3.5%,至7万8218令吉。
第11大马计划将劳动生产力目标调高到每年成长3.7%,冀望劳动生产力在2020年达到9万2300令吉。第10大马计划中,劳动生产力目标为每年成长1.8%,并在2020年达到7万5549令吉。
阻碍劳动生产力成长的原因,包括劳工的技能不达标和错配、毕业生供需错配,以及求职者缺乏软实力和社交沟通技巧。在我国,拥有高技能的劳工人数比例为25%,落后新加坡(56.2%)、澳洲(45.2%)和美国(42.2%)。
同时,我国也缺乏集合雇主、技工和求职者的信息平台。
另外,技术采用率低也是劳动生产力成长的绊脚石,主要受到占整体企业98.5%的中小型企业和逐年增加的外劳人数拖累。
为了正视劳动生产力对经济成长的重要性,政府在今年5月推出大马生产力蓝图(MPB)。在该蓝图下,政府希望看到劳动生产力的成长由私人领域引领,而公共领域则将扮演扶持的角色。
有鉴于此,大马生产力蓝图包含1个名为“生产力纽带”(Productivity Nexus)的平台,以助力私人领域提升生产力和创新力。
目前,该平台由9大次领域牵头,即零售及饮食行业、化学和化学品行业、电子与电器(E&E)、机械和设备、专业服务、私人医疗保健、农业食品、旅游业和资讯与通讯科技(ICT)。这9个次领域占我国GDP的30%和就业的40%。
“生产力纽带”中的3方合作包括政府、私人界和高等教育机构,以提高该9个领域的劳动生产力。未来,政府会把重点放在建设未来的劳动力、推动数码化和创新,同时,著重于建立健全的生态系统,设立强大的推行机制,以及鼓励私人界对提高劳动生产力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