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8日讯)近日,大马政府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例再度受到民间关注。MIDF投行认为,市场已过度放大政府债务占GDP比例的数据,实际上,即便政府超越了自设的55%上限,只要能继续保障长期的财政永续性,亦预料不会导致大马被国际信贷评级机构降级。
日前,《日经亚洲评论》报导,指由于大马政府担保一马发展公司(1MDB)的债务,所以有可能被国际机构调降信贷评级。
对此,财政部在周二发文告回应,大马政府债务占GDP比例在2015年杪达54.5%,今年杪则预料可降至53%,主要因为政府持续整顿财务,以及把部份公务员房屋贷款,转移至公共领域房屋融资机构的账目下,从而局部阻升了政府债务。
MIDF投行经济学家指出,尽管政府并没有披露所转移的数额,但无论如何,公务员房屋贷款是可为政府带来收入的高素质资产,违约可能性偏低。
市场过度放大
经济学家认为,市场过度放大政府债务占GDP比例的数据,以至于出现了3个误解:
第一,万一政府债务占GDP比例触及了55%的上限,大马就会有如美国般,上演“政府关门”的闹剧;第二,民间没搞清楚政府的债务种类;第三,万一政府债务占GDP比例触及了55%的上限,大马就会被降级。
关于第一个误解,经济学家指出,美国上演“政府关门”的闹剧,主要是因为该国曾立法限制政府债务的上限,但大马从来不曾如此做。大马政府自设债务占GDP的55%比例上限,是属于一种自律行为,没有法律效力,即便触及了,也不意味政府破产。
此外,经济学家指出,比较波动、风险较高的政府债务是属于供投资者认购和自由交易的债券,而不包括其它固定性债务,例如银行贷款。
若只计算这类债务,即大马政府公债(MGS)、政府投资票据(GII)和伊斯兰国库券(MITB),政府债务占GDP比例其实只达到48.3%,与55%的上限还有一段距离。
至于第三个误解,经济学家指出,大马历史上曾数次提高政府债务占GDP比例的上限,都不曾导致国家信贷评级被调降。例如,2003年4月时,政府设下债务占GDP的40%比例上限,2008年6时调高至45%,而在2009年7月时,进一步调高至55%。
因此,即便未来发生变数,例如GDP成长并不理想,导致政府债务触及了55%的自设上限,政府也可再一次提高此上限,并且有别于美国,此举并不需要寻求国会的批准。参照历史,此举也预料不会导致大马被降级。
经济学家认为,政府开征商品与服务税(GST,简称消费税),以及致力于减少依赖石油收入,明显改善长期的财政永续性。因此,市场不应再过度放大政府债务占GDP比例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