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导:黎玉珊
许多老一辈的长辈都会说,无论顺境或是逆境,“年”还是得过,年年难过年年过,用这句话来勉励晚辈,来年要继续发奋图强。
近年来,新年市场越来越难做,新年歌曲也随著科技的发达及下载的泛滥,渐渐式微;过去一年可出版数十、甚至近百张的贺岁唱片,如今一年能有10来张,也算不错了。
每当靠近农历新年,许多广场及商店都会播放贺岁歌曲,大街小巷也一样,有些是当下推出的新歌曲,但不难发现,大部分都是更有“年味”的旧时代贺岁歌曲。
每首贺岁歌值得探讨和研究的地方,从谱曲、作词到歌手演唱,甚至是偏曲、改词和翻唱,都是一门学问,更象征著我国独有文化的传承方式。
贺岁歌所要表达的意义,不仅是一种应节的气氛,更有激励人心的作用,贺岁歌词的内容充满正能量。
比如鸿运当头的“365天,等待这么一天,说声恭贺新禧,道声万事胜意”,配上传统但不失现代的曲风,满满的正面讯息,都随著歌曲散播到家家户户,听过的人也朗朗上口。
追溯到八九十年代,令人耳熟能详的本土贺岁歌曲,莫过于由本土贺岁作曲家田鸣,以及填词人水孩儿的《鸿运当头》、吕俊梁词曲创作的《红色季节》、谢木作词及刘明瑞谱曲的《大地回春满庭芳》。
大马资深媒体音乐人罗义和说,以上歌曲都是非常受落的景点贺岁创作,也许读者看到歌名时,无法一时想起哪一首歌,但只要在网上搜索一番,一听旋律便能跟著荧幕上的歌词哼唱。
“以上的经典贺岁歌曲,至今仍有歌手翻唱再翻唱。”
他感叹,本土贺岁歌曲最蓬勃时期,一年能推出六七十张贺岁专辑,但自从2000年起,盗版日益猖狂,对本土贺岁歌曲创作带来严重的打击,贺岁歌曲发行量一年比一年衰落。
他说,至今,贺岁歌曲专辑发行量已从每年数十张,减少至每年10多张。
他表示,本土贺岁歌曲不会完全落寞,但数量会逐渐减少,日后甚至会减少至每年推出一两张贺岁专辑,但还是会受到民众支持。
“虽然本土贺岁歌曲的市场已大不如前,但还是有一定的需求量!”
他笑说,近年来出现一种“听新年歌的人多,却很少人买”的情况,大家怀念以往《七个隆咚锵咚锵》的贺岁歌,是其中最大的原因。
他也提及,本土电视制作公司,也纷纷推出自家贺岁专辑,由各家的电台主持人和电视台主持人演唱,吸引观众和听众购买,为本土贺岁歌曲气氛,带来另一种新鲜感。
他说,不过,市面上爱听贺岁歌的民众,仍偏向选购经典贺岁专辑,比如词曲风格仍是大锣大鼓,贴近生活,充满喜庆的贺岁歌。
罗义和:推动本土贺岁歌文化
罗义和从80年代开始业馀作词,除了华语创作及改词外,特别偏重于贺岁歌曲创作,擅长格调多元化的新年歌词。
他曾与马新台知名作曲人合作,包括家飞、田鸣、邓智彰、范俊福、杨友才、新加坡的张平福及龙飘飘等。
罗义和表示,从80年代至今,创作贺岁歌词已超过150首,也曾改词填写不同曲风的贺岁歌曲,包括中国藏曲的《九寨沟的春天》、《年到福到》改编自中国民谣《山路十八弯 》,《新年求佛》改编自网络歌《求佛》。
他说,还有时下流行曲《Gangnam Style》改成《红红新年到》由天翔演唱,民谣《辣妹子》,改编成《花样新年》,由M—Girls演唱,皆获得不错反应。
“谈起一曲翻唱新年歌,不能忘记90年代末的《新鸳鸯蝴蝶梦》;台湾歌手黄安的这首名曲,在新年期间被港台新马歌手翻唱成为贺岁歌曲,就出现一曲十多个版本的新年歌。”
他认为,策划贺岁专辑以及推动我国独有的贺岁歌曲文化,让本土贺岁歌继续流传民间,才能传承至岁岁年年。(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