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校钟灵即将在明年迎来百年校庆,有关活动的推介礼刚在上周末举行过,很是热闹。我没能在当天回校,却在那之前重返阔别多年的校园。
此次回乡,通过马大中文系学弟志勇联系上了母校的语文科主任陈伦瑛老师,再经由陈老师的安排,得以拜会今年刚上任的郑明华校长。走进办公室,郑校长一见到我便说:“我看过你那篇关于校名的文章。”咦,是哪一篇文章呢?后来陈老师也提到此事,我才想起那应该是有人批评母校以“锺”字为校名、“用字不规范”,才写了一篇文章回应此事。
这趟回母校,一方面是为了介绍韩国的大学教育,另一方面也是想看看自己能为母校做些什么。与校长和老师们商量后,大致定好未来的合作方向,总算不虚此行。
在校园里,有幸遇到不少教过我的老师:高三那年教我历史的江美月老师已经当上了人文科主任,高二时教高级数学的陈丽莉老师负责管理学生们的文凭证书,还有在怀泽堂前面遇到已经退休的谭匡智校长——他是我当图书馆助理员时众人所爱戴的“谭主任”。
十多年没回去,校园实在变了不少。图书馆现在要脱鞋才能进去,座位和书架的位置也不同了。走进食堂,念书时常吃的炒粿角和爪哇面已不见踪影。
炒粿条摊档卖的所谓“碎蛋”仍是校友们怀念的对象。仔细观察周围学生的用语,不难发现钟灵已从当年不折不扣的“福建学校”变成了“华语校园”,就算我跟小贩说闽南话,对方也以华语回应,变化不可不谓不大。
这所学校是我成长过程中留下许多美好回忆的地方。我在这里认识了马大中文系,热心参与华文学艺活动,也对语言学产生了兴趣。过去未能经常回校,如今当思尽力报效。将来我会常回来看看,希望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回馈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