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台湾因台风“苏迪勒”而遭受重创,韩国则连日被热浪袭击,几乎每天的新闻都会看到“暴炎注意报”(pokyeom-ju-eui-bo)或“暴炎警报”(pokyeom-gyeongbo)。然而,这里的“暴炎”对我来说并非真正的酷暑。韩国的夏天易出现高温多湿的天气,那衹是“闷热”,和马来西亚那种烈日曝晒的感觉似乎不太一样。
十年前在韩国度过第一个夏季时,我常听隔壁班的印尼同学抱怨“panas”。那时我还心想:你我都来自赤道附近,韩国人尚未喊热,你怎么反倒有那么多怨言呢?但很快我就对他那一腔苦水感同身受。
撇开所谓的“桑拿天”不说,韩国的夏日之所以会令我觉得难受,很多时候是外在环境造成的。此话怎讲?首先,这里的很多建筑物天花板都非常低,几乎不可能使用吊扇;其次,窗口要么太少,要么太小,不利于通风。刚来的那一年,我住在韩国教育部提供的宿舍里,偌大的双人房内衹有两扇窗,每扇窗大概也就衹能让我把头伸出去,舍监又坚持室外温度不到28度绝不开空调,长时间待在房间里不闷死才怪。
另一个原因则可能是生活习惯的不同。在国内不是骑摩托车就是开车,但来韩以后却以乘搭公共交通工具或步行为主,那自然是比较容易流汗的。韩国有节能政策,个人觉得这其实是一件好事,虽然有时候也会嫌夏天的图书馆有点闷热,但比起当年在马大时得带上外套进出图书馆,空调开得小一些,多剩下一些能源实在没甚么可反对的。
我曾怀疑自己是不是在韩国待得太久了,以致逐渐失去“耐热怕冷”的特征。于是每次回乡过年,我都会特别注意自己是否仍“承受”得了马来西亚的酷热天气。经过一番观察,得出的结论是:我的身体至今尚未“变质”。
作者为成均馆大学韩国文化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xiaoyuening@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