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一个88元汉堡包的“网络传说”沸沸扬扬在整个社交媒体,今天姑且不再探讨里面的故事,但这起故事却让我们反思现代年轻人所崇尚的精致穷生活方式,显现出时下年轻人真实的消费观。
“精致穷”这字眼对70年后的中年人来说,或显得非常陌生,然而对90年后,“精致穷”所追求的生活方式就是,“不管多穷,为了买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和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即使穷得明明白白,也活得自在开心。”
当然这并非说所有新生代都是这般思维,但随著社交媒体的崛起,我们习惯了将私生活显露于频幕前,能得到的赞与羡慕仿佛比什么都重要,越精致高品生活方式得到的关注越大,于是在潜移默化下让更多人不自觉深陷其中。
中国很受欢迎的辩论综艺节目《奇葩说》曾出现了一个这样的辩论题目,“年轻人该不该精致穷?”,不管月入多少,几百元一个的品牌口红,买!最新型昂贵的手机,买!昂贵的高级餐厅一餐,吃!追求精致穷的生活方式到底有错吗?
有些年轻人月入数千元,但逍遥洒脱的高质生活形态,仿佛如同富二代无忧无虑,我们不知道有多少个年轻人的收入可以奢侈到每个月去消费一餐几百元的高级餐饮,然而多少人光鲜亮丽的“萤幕”外表下,可能就是一个欠债累累的贫困户。
透支消费代价大
根据大马破产局数据显示, 个人贷款、卡债及车贷是导致最多人申请破产的导因,而从信贷咨询与债务管理机构AKPK数据显示,在寻求债务重组的群众年龄中,30岁至45岁寻求债务重组的群众占70%,求助者最大的问题是缺乏理财规划(38.4%)、其次是居高不下的生活开销(30.7%)、生意失败(13.1%)、医疗开销(7%)、失业或裁员(9.1%),以及其他(1.7%)。
我们从这些数据可一窥年轻人的理财观,年轻时的挥霍自如不会理财,崇尚高端精致的生活,常常就会导致步入30岁经济出现危机,因为30岁后往往人生的财务负担会加大,要购买屋子、车子、结婚生子,如果在年轻时没有好好规划,养成很好的生活价值观,一般上都会导致入不敷出,过著刷卡度日的生活。
活得“精致穷”的人,顾名思义,就是精致而“穷”,这些人的光鲜背后可能就是信用卡债,个人贷款债台高筑,钱是没有多少,但吃穿住行样样精致。我们了解,在进步的社会,每个人都应该与时并进,会时尚懂打扮,跟上潮流对物质有一定的欲望并非坏事,这是非常人之常情的事情,谁不想活得精致高端,如同潮语所说的,“就是要活像自己想要的样子。”
但我们可以试著让自己活得“精致”,但“不穷”,所有的生活方式及消费观,都不应该建立在超过自己收入的消费上。购物,高消费,购买奢侈品的确会带给我们无尽的荣耀及快乐,但如果这短暂的快乐背后,是需要你付出更大的代价去还回来,无止境的“精致”下去,接下来你的生活将会被更多的财务压力所困扰。
为了虚荣划不划算?
《奇葩说》在探讨年轻人精致穷的课题里,辩手哈佛博士詹青云说:“你并不是在为你喜欢的东西花钱,而是在为‘精致’这个概念花钱,你可以自由地决定我要过精致的生活,可是谁来定义什么东西是更精致的?”
是的,我们常常会把所谓的“精致”概念建立在高尚奢侈的生活,比如说,必须在高级餐厅吃一餐饭庆祝生日打卡,最新型号手机出售后一定要在第一时间买到手,下班不回家一定要去酒吧喝杯酒解压,这些看似“精致高端”的生活没有错,但如果你的财务能力并无法为您打造这个精致的生活模式,那是否应该想想,想要过得“精致”,到底是因为生活的需求,还是心理虚荣的需要。
如果因为要让自己的外在精致而变“穷”,年纪大了还要去承担长期财务危机所带来的困扰,那并不是一件划算的事。如果你可以活得极简节约,这并不会让你失去品味,你也可以堆彻出你想要的“精致生活”,活得精致而极简,更是一种“防患于未然”的前瞻性行为,它藏著一个人对未来的计划及期许。
“想活得精致”并不是一种错,但若打著“要对自己好一点”的旗号而让自己一步步的落入“精致穷”中,这个穷,可能会让你在以后的人生,少了更多的选择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