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茨厂街“鬼仔巷开幕礼”(4月11日)前夕,在面书上看见吉安转载戏院巷现况(见右图),大为震惊。艳阳高照下,站在“奈何红桥”前是一栋栋霸道无礼的叠加物,改造历史会渐渐映成真相吗?戏院巷变“鬼仔巷”就像半山芭监狱拆迁一样洗刷著我们这一代吉隆坡人的集体记忆。
从2012年《灯佑苏丹街》那时起,虽然没有参与前线策划,这些年茨厂街一带所办的各种保街活动,绝大部分都会积极响应。曾经有几年,也在陈氏书院时代的人文图书馆之人文课程做幕后推动工作,就是希望这块华人口中的“外劳街”有一天变成可能的人文汇聚之地。
上周出席吉安在隆雪华堂的那场《茨厂街,该怎么留住历史》讲座,他在开头播了一段“鬼仔巷”开幕礼的新闻片段,投资者在遭到文史工作者、街坊、网民等批评时给予如下的回应:“其实我投入了很多心思、投资和热情,不明白为何别人这样质疑我”,“可能是保护者和历史学家,他们也很热衷,就如他们说的热衷,但我真的希望他们会过来跟我们说应该怎么做”,“我并不认为在墙上画壁画是不恭敬,实际上我为过去发言”,“就像有很多人说黑风洞的阶梯不应该上颜色,而我倒觉得黑风洞上了彩色之后才多了人去”云云。
必须投注大量研究
古迹保存的命脉就是研究,良好的保存与诠释工作,必须投注大量的研究。在毫无研究的基础下,这样的古迹保存就是胡搞。上述这样的言论,彻头彻尾暴露了投资者不懂本地历史、不懂古迹保存,也没有做功课,只知道“历史包装”背后有利可图,任凭想像中的城市,赶走了在戏院巷生活著的老街坊、送走在地超过百年的广东西关“趟拢门”、胡乱添加“鬼仔巷牌坊”、“红桥”、“娼寮”等非史实故事,生硬地植入外来文化。而他们,确实在做著老城区的历史旅游开发工作。一众在此扎根护街十年的文史工作者、老街坊、市民公众如你我对戏院巷变“鬼仔巷”的痛心、批评反弹就不是没有道理的。
不尊重当地华人历史,不重视地方研究不是始于“鬼仔巷”的改造。早在去年11月底,市政府也是与“想像城市”(Think City)携手美化“叶亚来巷计划”,开幕礼当天,我也曾就该处介绍“甲必丹叶亚来”的宣传板上的文字提出几项纠正和学术意见,尽管当局反应迅速,全数采纳,并重制新的宣传板。可是事前这样的工作,没有历史专业审查,仅仅是两位导览员参考几本书就执笔撰写,既不专业、也不严谨,更别说史实考据。
引发“茨厂街”这场讲座最大争议的相关投资人终究没有来,可喜的是他州有意在这方面投资的出资人为免重蹈覆辙在现场告诉我们,“听了你们的讲座,我们社区团队打算取消壁画计划,决定花时间来做好古迹社区的修复”。
讲座中,三位主讲人张吉安、张集强和李成金呼吁成立“茨厂街社区文化遗产委员会”,好让要前来投资旅游开发的出资方可以尊重地方历史,了解更多古迹保存的相关资讯,其中李成金老师就倡议位于茨厂街对面的隆雪华堂,拥有近百年领导本地华社的社会地位,应该带头做起这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