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启地方选举,还国民之第三选票,目前是“百日新政”下最备受关注的课题。反对党多年来不停呼吁,308后当了州政府也仍在呼吁,当下既然坐上了中央政府,问题该有解决的必要了。
经过了一甲子,即便近几届选举中人们都积极投入和参与选举,却忘了地方政府在独立前后那段十年,是可经由国民投选出来的。
1965年,仍处于冷战时期的我国以马印对抗为由中止地方选举,国人丧失了第三张选票。
513事件后我国政局洗牌,造就了国阵尤其巫统独大的局面,1976年时索性将地方选举废除,县市议员名正言顺成为执政党分配和掌控的利益工具。
由于不再论服务和绩效,地方行政参差不齐;若选民投选反对党国州议员,国阵州政权即消极杯葛,反对党代议士沦为“水沟议员”,专注琐事又无拨款,无法专心议政。昔日主政的国阵州政府,州、县市议员重叠,使得选民误以为有做事,跟有没有看水沟、杂草等形成比对,国阵无所谓、反对党亦敷衍,各自在民生问题上只求力争新闻版位、博廉价宣传。
诚如时评人赖昭光选前文章所言,308后民联开始执政数州政权,在恢复地方选举的承诺却变成模糊不清,《希盟宣言》里只是几笔带过,屡次提及“地方民主”,却没针对地方选举提出措施,仿佛巩固地方民主和问责不需要选举,只需要坐等委任“贤能”就好。就此来看,希盟并无违背承诺,更没为地方选举铺路打算,公民团体乃至国民皆错意,以为换政府就可盼来地方选举。
选民做好准备了没?
最备受瞩目的,莫过于联邦直辖区,选民只持有投选国席一票,市政局则由中央政府委任,吉隆坡市政局糟糕透顶,施政管理之差,首都群众有目共睹。数名国会议员故而呼吁恢复地方选举,甚至拜访会晤新市长,承诺将改革隆市政局。
至于其他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声称将在3年内推动。3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选民做好准备了没?更重要的是,思维改过来了没有,若吉隆坡市可选举了,全国县市又可否做得到?这些都需要时间的考验,毕竟好久没县市选举了,许多人都习惯了没有地方民选代表的日子,选了该做什么、有何委托和职权,国民一知半解,甚至全然不解。
值得注意的是,他日有了地方政府选举,能将职务委托给县市议员,逐次大选臃肿的国、州议席是否会考虑削减?这就相当考验选民的智慧了,不过安于现状和擅长权利分配的政客可不会就此罢休和打算。
长远的计划在“百日新政”不是重点,大多倾向于清算前朝的回馈民粹的短期利益策略,若无法推动稳健的方针,百日后的进程将甚为堪忧,毕竟国民要的不仅是糖果,而是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