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新高铁的建设或许将加快马来西亚的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重塑了区域的经济地理。在掀起建设高铁浪潮的同时,它所面临的环境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全球市场进入超饱和状态,中国经济进入平台期。
安邦(ANBOUND)研究人员曾就高铁新城做过多次研判,建议地方政府要高度关注高铁新城的规模控制,以及高铁开通可能带来的资源流失问题。在安邦研究人员看来,政府或过分高估了高铁带来的机遇和地区发展潜力,而对于特色优势资源的开发,以及产业的培育并未做足功课,只是单纯地超前建设基础设施、进行大规模的房地产开发。
随著高铁的开通,城市的可达性发生了变化,对区位条件、城市发展格局、产业结构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人流、资源、信息、技术重新进行分配,有正面的积极效应,也有负面影响。
高铁带来的主要是人员的流动,大量的客流以及大量的配套服务的需求,并由此带来信息流和资金流形成显著的“财富效应”。同时由于高铁缩短了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增加了城市密度,也加剧了城市之间的竞争。流动的便捷在加速城市要素流动的同时,也促进资金、人才、信息向发展环境优越、行政效能高的城市集聚,出现“虹吸效应”:首先,中小城市市场被纳入区域级联动;其次,中小城市高端产业难以汇聚;再次,中小城市高端人才流失。
其原因就是:在区域联系中,其主体是城市与城市之间竞争关系。有竞争力的城市以优势环境和条件(服务能力、基础设施、信息交换、交通运输等)吸引众多企业和机构,以及社会经济各部门在空间内聚集。
任何资源都是短缺
这样,高铁新城要获得发展的资源就需要从在竞争中来获取。通过竞争优势而重新改变资源的配置,进而获得进一步发展的优势。但是,任何资源都是短缺的。资本投在这里,就不可能投在那里。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在这里就业,就不可能随便移到其他地方就业。由于竞争不过有竞争力的城市,中小城市或是新建城市就没有发展高端产业的机会,也没有为高端产业支撑的高端人才。
由此,高铁新城应在区域时空距离的变化中找准定位,按照高铁的特点和自身的发展潜力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策略。首先,新城建设应围绕著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和信息流等要素流动而建立起来的空间,为主要支撑来进行布局和建设。其次,结合高铁站的特点,通过制定合理的发展策略,吸引众多企业和机构在高铁站周边内聚集。
毕竟,“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高铁新城的建设也需要一个相当长期而艰难的发展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