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什么技能?你的强项又是什么?”面试时,人事部经理一般会著重讨论应征者具备的“硬技能”,而人际技能、各项人格特质等“软实力”如今也日渐受到企业重视。Traitily是本地少数采用性格特质配对系统的招聘平台,透过了解自己,寻找和你“天生一对”的工作。
现在的工作适合你吗?是否要转个工作环境呢?Traitily创办人沈康文说:“无论是第一份工作或是不懂第几份工作,多数应征者都会考虑薪水、学历适合的职位等等,却时常忽略自身性格和工作是否匹配的问题。”他举例,谁说大学主修经济学就只能往金融投资领域发展?“倘若一个人是经济学毕业,但天性外向,不能长时间待在公司看数据,那即便学历能够胜任,也不适合。”相比起“胜任”,Traitily更注重“合适”,因为只有“合适”,才能培养员工的忠诚度。“所以才会出现拥有医生专业却突然转行当演员的例子。”他不忘分享,有研究报告指出,求职者对“性格合适”工作的满意度一般都会超过80%,因为他们享受其中。
透过性格特质为应征者推送工作
沈康文解释,在正式透过Traitily找工之前,每位应征者都需要先进行个性测试配对,平台将透过性格特质为应征者推送合适的工作类别。“我们的平台目前共有256种工作类别,以白领阶级居多。”他坦言,虽然在招聘上,个格特质配对系统并非新概念,但要购入这套系统并不便宜,而Traitily可为企业提供可负担价格。“我们并非广告招聘平台,而是会给你(企业)推荐最合适的应征者。”他说,市场上大部分招聘平台是月费形式刊登招聘广告,在一个月内,企业可以收获很多应征者资料,但最后还是需要由人事部筛选适合人选,更耗时间。“Traitily按单一应征者的资料收费,取决于人事部要购入几份应征者资料。”
沈康文在招聘领域已将近6年,他认为,用人单位在选人上逐渐认识到性格比能力重要,这种认识在国外已相当普及。他说,如果一个人能力不足,可通过培训提高,一年不行,两年;两年不行,三年,总可以开发出来。但一个人的性格与职业或岗位不吻合,要改变起来,可就困难了。所以,公司在招聘新人时,将性格的测验放在首位,当性格与职业或岗位吻合了,才对其能力进行测验考察。如果性格与职业或岗位不吻合,再高的学历,再高的能力,也不予录用。“性格无所谓好坏,关键在于是否放对了地方,每种性格都有与之相适应的职业范围。”值得注意的是,职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不同的职业需要具有不同性格的从业者,某一类职业工作能够体现出某一类共同的职业性格。
亚洲市场仍需时间接受
Traitily成立于去年6月,是行管令期间诞生的“宝宝”。“困在家的日子,无所事事,就在想有什么可以做。”因为本身来自招聘领域,所以脑海里的灵感就一直和“招聘”脱离不了关系。“然而市场有太多大大小小的招聘平台,倘若我也做一个大同小异的,就没有竞争力了。”他分析,综观目前市场上的招聘平台,皆主打“硬技能”,包括雇主会清楚列出每个职位的要求,包括学历、技能等等,却忽略了个性性格。“既然个性性格是大家忽略的,那我就往这块发展吧。”不过他坦言,性格比能力重要的这个概念,对本地人来说仍然非常陌生,需要时间教育。“先不论企业,很多时候就连我们自己的父母都不能接受。”举例,很多毕业生并没有往本科领域发展的时候,都会被父母骂“浪费时间、浪费钱。”
有鉴于此,接下来他计画推出“Traitily School”(学校),为前途茫茫的中学毕业生提供职业方向。很多人对于职涯探索非常茫然,不晓得该怎么做、也不知道怎么有计画地进行,然而职场中有数百种工作、也不断出现新的工作类型,我们不可能一一接触并确认喜好,因此必须掌握职涯探索的基本策略。“透过性格配对了解自己合适的职业,再选择合适的课程。”虽然截至目前为止, Traitily只有1000多位应征者资料,但沈康文信心表示,短期内会至少拿下本地招聘平台的50%份额,因为他坚信,随著千禧年代踏入社会,来自创意时代的他们更讲求“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