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5 大科技公司,包括苹果、Alphabet(谷歌母公司)、面子书、甲骨文、微软,市值共达 1.8 兆美元(约7.5兆令吉),却减少了美国的工作机会,并把工作机会外移至亚洲。
据《华尔街日报》报导,相比近 20 年前的美国五大科技公司,包含思科、IBM、Intel、甲骨文与微软,它们的总市值尽管相比现在少了80%,却多聘了22%的员工,换算下来,今日的美国5 大科技公司,大约删除了10万工作机会。
不过,当谷歌的母公司 Alphabet 与 Facebook 两间新巨头的总市值已经翻了两倍,远超过 5000亿美元(约2兆令吉)的同时,却只提供了 7万4505 个工作机会,仅有微软的 1/3。
而当 Instagram 以10亿美元的价码被收购,它也仅有13名员工。
WhatsApp 则是另一个极端例子。当他们提供的软体已经能服务 4.5 亿名用户、同时在 2014 年被 Facebook 以190亿美元(约795亿令吉)天价收购时,WhatsApp 才仅仅不过有 55 名员工而已。
报导指出,科技化未来,除了可能持续取代传统工作,也对美国的劳工阶层产生冲击,苹果等科技大厂从 2000年开始不断把制造业的工作机会外移到亚洲。
因此,美国新兴的科技业尽管能创造新的软体工作需求,却抵消不了出走的制造业工作机会,以及潜在的机器人冲击。
相比之下,位于亚洲的鸿海集团市值约有 480 亿美元(约2008亿令吉),却总共聘用了 130 万名员工,全球经济分配之不均可见一斑。
然而,这样的不均却可能还会继续扩大──亚马逊(Amazon)现在已经有 4万5000 台机器人,负责在 1/3 的美国物流仓库做简单的自动化装货。
为了因应这样的情形,也有人提出了“无条件基本收入”的想法,亦即无条件给予人民能应付生活需求的财产(甚至不排富)。
根据目前从非洲、加拿大到印度都有过的实证研究,“无条件基本收入”确实可以帮助穷人翻身,让孩子受教育,让为生计奔走的父母腾出手来做小生意,甚至减少酗酒问题。而对富有国家来说,如果仔细使用,也可以有效降低社福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