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山20日讯)柔州出现本地白米短缺情况近一周,尽管中央政府已拨出80吨本地米应急,市场依然出现断货情况,进口米价格则调涨约10至25%,让消费者大吐苦水,有者更无奈表示,如今市场上有什么米,就买什么米,包括考虑吃较便宜的进口米。
宜康省总经理玛斯英兰阿当接受《东方日报》询问时表示,本地米短缺的情况已持续近一周,至今仍然断货,该霸市仅剩进口白米以应付需求。
他坦言,目前商家和B40低收入群体都在寻找本地白米货源,供应商无法保证本地白米何时能恢复供应。
他透露,目前进口米的价格调涨5%至25%,造成本地米需求变高,供不应求。
“如今大家都不管了,有什么米就买什么米,我们只希望中央政府紧急拨出的80吨本地米,能尽快输入市场,以便应急。”
柔佛京果杂货商公会联合会总务黄国玮受询时透露,柔州本月初已找不到10公斤包装、售价26令吉的本地米,主要原因是本地米较商向稻农收购的每公斤稻米价为3令吉20仙,2令吉60仙收购价是由政府制定,这两者的价差则由政府津贴。
“随著政府计划逐步取消统制品津贴,没有厂商愿意做亏本生意,自然不会生产26令吉包装的本地米。”
他坦言,如今市场上一片混乱,供应厂商已经准备推出10公斤包装、售价32至33令吉的进口米来应急,目前市场上的进口米价格上扬约25%左右。
“市面上进口白米的价格大约是在40令吉至44令吉之间,品质较好的大约是48至55令吉,高级香米大约是65至75令吉。”
家庭主妇李凤婵(50岁)告诉《东方日报》,她过去都是吃进口米,价格大约是10公斤包装,售价约40至50令吉,如今价格上扬,相信会提高至60令吉以上。
她庆幸,过去家里人多,不到一个月就要添购白米,如今孩子到外州升学,本身一个月有一半时间是在外用餐,所以一包米可以食用超过一个月或更久。
“我们吃不惯本地米的口感,相信还是会继续食用进口米,但可能会选择价格较廉宜的牌子,例如那些10公斤包装、售价30令吉左右的进口米。”
她表示,让她担心的是,酒楼餐馆会趁机起价,增加老百姓的经济负担。
民众顾志祥(60岁,派报员)则表示,本身是在超市购买本地米,但目前货源短缺,一米难求,只有在马来人经营的杂货店,或许还找得到。
他坦言,5公斤包装的本地米在货源短缺之前,售价为14至15令吉,如今因供不应求,价格上扬至20令吉或以上。
“如果再无法买到本地米,我们别无选择,也只好接受购买进口米,但就是购买那些价格较低,品质还好的进口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