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銮6日讯)面对外劳政策不明朗、劳工短缺、原产品价格大跌以及油棕树老龄化四大打击,油棕小园主深陷寒冬期,考虑油棕价格短期内无法回弹,园主考虑出售园地,或转种其他农作物。
专职从事农业地买卖的地产顾问江全力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披露, 过去两年原产品价格大跌,居銮市面上都有不少的油棕园、橡胶园求售,因此农业地求售的情况确实有所增加,不过今年第三季的成交额,对比去年同期只微幅增加了5%。
“虽然3亩至5亩的小型农业地供给有增加,可是会购买这些土地的都是私人买家,银行抓贷款抓得很紧,最多也只批70%的贷款额,这是成交额并没有显著增长的主因。”
江全力说,买家购买了小型油棕园或橡胶园后,通常都不会继续种植这两项农作物,改为种植蔬菜或水果之类回酬较高的短期农作物;至于100亩土地以上的油棕园一旦成交,买家则倾向改种植前景较好的椰子。
另一方面,居銮农业公会会长郑辉冠也说,油棕价格每公吨收购价跌破400令吉有近半年时间,近来已有小园主向他抱怨收成太差,若以10月的收购价每公吨370令吉计算,10亩土地一个月都不能赚取1000令吉的收入。
“一亩土地照顾得好一个月产量大概在0.8公吨至1公吨之间,包括施肥、打农药、请人收割果实、运输费用等,每月维持一亩油棕园的成本大约是250令吉至300令吉,这半年来小园主的收入确实惨淡。”
外劳政策不明朗
有鉴于此,郑辉冠透露近期确实有同业考虑出售土地,不过成交的案例并不是很多。他说,考虑出售园地的主因是收成太差,其次是员工太难聘请,另外部分会员则拥有其他副业,暂时无需出售土地。
“现在的行情要卖地也不容易,第一树不能太老,地也不能太偏远,否则就算园主求售园地也不能轻松的脱手,这就是挂卖的多成交案例却很少的原因。”
居銮农业公会总务辜天赐则表示,园主收入惨淡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政府对待外劳政策不明朗所致。“该行业正面临严重人手不足,导致原本一个月收割2次的园地现在只能收割一次,果实放置一个月就会变更重,导致采收时散落在地上的果实又结出更多幼苗,造成管理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