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六甲2日讯)从中国下南洋的祖父,与友人就地取材,用体力和手,凭印象中的老屋,慢慢地建造出来,如今传到第3代,祠堂仍完整保留客家泥石屋结构,孙子誓言“一定会保存下来”!
这座位于晋巷师爷港,占地7英亩的客家泥石屋,拥有至少100年的历史,由锺魁煌的祖父与友人所打造,当年务农的他们,参考家乡的建筑,以亚答、黄泥、石头等就地取材,合力建一座可容纳数十人的古厝,过著自给自足的生活。
经过岁月的洗礼,亚答屋顶已换成锌片,以黄泥和石头砌成的墙,也慢慢脱落,为了让建筑结构维持稳固,每代人都自费维修。
祖籍客家增城的锺魁煌指著铺在墙上的部分洋灰及放在一旁的红色木门,笑说这是他与家人一起修补的角落。
“第二代共住著2户人家,即我父亲锺振记和叔叔锺振佑,约30人挤在一起,好不热闹。祠堂的红木门已开始腐蚀,我们便换过一对木门,但门上以木刻制的一副对联,还是一一贴回。”
他称,虽屋子的外观已被翻新,但屋内祠堂的墙、以石头堆成的入口处,以及木制的房,仍完善保留。
逢佳节团聚
“随著时代变迁,第3代人开始到外地找工作和生活,为此目前只剩下堂哥锺魁松一人居住。我则是在6年前才搬离。”
他说,祠堂是亲朋戚友团聚的地方,逢年大节,不论身在外坡还是马六甲,大家必会回来祭拜祖先,维持和乐融融的关系,亦特别珍惜在一起的时光。
“因为住在巴也隆布的伯伯,已把他的泥石屋完全翻新。这算是马六甲唯一仅存,历史悠久的泥石屋了。现在我们都决定,要继续保留这座由先贤以泥石打造的祠堂。”
他与亲友带著甲市政厅马华市议员蔡求伟参观后透露,上星期来自台湾的电视制作人致电联络,表示将会前来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