峇株巴辖华人神庙众多,因此享有“神庙之乡”美誉,超过400间大大小小的庙宇。满市林立的神庙如今随著时代转变,已不再只是让善信膜拜及寻求心灵寄托的场所,而是紧贴时代需求,积极增设更多功能,如在庙内开设及推广各种民俗文化课程及举办各类慈善公益活动等。
随著社会转型脚步加快,民间信仰的社会作用也开始面临变化,如今峇株巴辖许多神庙已不再如过往只扮演纯宗教角色,而是积极拓展神庙功能,将神庙与民俗文化及健身相结合,在庙内推广各种有益身心的文化课程,引领神庙走向更多元化发展。
峇株巴辖华人注册神庙联谊会主席苏添福说,如今的神庙更与时并进,开办多个有益身心的文化课程,促使神庙成为社区民众聚集的场所,这除了能增进善信对神庙的归属感外,也有效地营造了社区间的凝聚力。
他举例,峇株巴辖多间神庙都有开办课程,如白沙浮建南寺、石文丁崇龙宫及亚音须汝武当庙等其中以峇株巴辖白沙浮建南寺开办课程最多,且规模较大。
“这是因为白沙浮建南寺的地理位置城镇化,当地人口较集中,因此它所开办的课程,如气功班、舞蹈班及书法班等,通常参与人数较多。”
苏添福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介绍峇县神庙开办多元化课题的现象。
跟上时代脚步
他说,神庙旅游成了峇株巴辖如今最主要的旅游形式,带动著峇株巴辖旅游业发展。神庙朝向文化健身路线拓展,也是跟上时代发展脚步举措,预料将能使神庙人潮更兴旺。
“宗教信仰虽是神庙的本质,但神庙一直以来都与社区有著紧密的联系,这从历史洪流发展中便能窥见一二。”
他解释,早期华裔先贤南来到马来亚后,便在这块落脚之地建立神庙,当时神庙除了是华裔的宗教寄托场所外,同时也与当地社区紧密贴合,对地方做出长远贡献。
“譬如当时小镇上的许多学校,都是神庙资助创建的,神庙靠著善信的香油钱及捐献维持下去,但同时又尽心尽力资助学校,促进华文教育发展,可说是取之社会,付诸社会。”
他透露,该会将在4月或5月时推出28周年会庆特刊,特刊内将介绍多达108所会员神庙的资料,将让更多民众认识峇株巴辖的多间神庙。
开办新课程 吸引年轻人参与
峇株巴辖白沙浮建南寺为了传承华族文化,在庙内开办各种课程包括书法班、气功班、舞蹈班及广场舞麒麟儿童班等。
该庙座办廖明珠透露,上述课程都在晚上进行,时间约为2小时。其中,气功班又分为3组不同课程内容,分别为太极气功、八段锦及鹤翔气功;舞蹈班则分为排舞班及综合舞蹈班,包括学习民族舞蹈。
“此外,我们也在庙内设立义诊部,以象征式收费为病患提供中医服务,也定时举办赠衣施药及慈善施米活动。”
她说,白沙浮建南寺是峇株巴辖神庙旅游其中一个观光地标,每年都能吸引各界人士前来进香及参观,因此该会在约4年前便计划利用这一平台,推广及传承传统文化。
“我们也希望年轻一代也能积极参与课程,借此机会走出户外,远离电子产品,同时到来接触与了解中华文化。”
她也表示,若任何民众或团体对课程开办有任何新提议,也可向该庙提出,该庙将尽量接纳及设法开办新课程,以推广中华文化。
面书设专页 善信练舞好去处
香火鼎盛的著名庙宇亚音须汝武当庙,也跟上时代脚步,除了在面子书开设专页外,也一早成立康乐组舞蹈班,让善信在祈求问事之余,多了个娱乐休闲的好去处。
该庙理事会主席吴良天透露,该庙约10年前便成立康乐组舞蹈班,舞蹈班开设后广受欢迎,吸引各个年龄层参与,一同运动以强身健体。
他说,康乐组舞蹈班在每逢周四,晚上8时开课,每班大约有20名学员,学员在课程中可学习各类舞蹈,包括排舞、土风舞及民族舞蹈等。
“开设舞蹈班除了扩大神庙一贯的宗教功能外,也提供善信互相交流及活动的健康场所,对神庙及善信而言皆是一项正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