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峇株巴辖14日讯)令吉微涨缓和中药材价格涨势,在过去两个月,部分从中国进口的药材价格微降5%,但由于中药材价格在过去一年以翻倍飙涨,打击零售中药店的药材销量,如今价格微跌,也无法帮低迷的市场“止血”,令业者悲观看待下半年的中医药业走势。
受访中药业者透露,生意额自4月中旬起再跌落20%,有中医药业者趁低价增加10%订货量,避免因汇率波动再掀涨风。
峇株巴辖中医药业公会会长陈钊勇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指出,由于大部分的中药材从中国进口,自去年令吉汇率开始下挫后,中药材的价格一路走高,直至今年4月中旬才开始微降5%,暂缓市场上的紧张气氛。
“虽说中药有助进补与调养身体,但除了长期需要调养体质的病人或是妇人,一般民众不会轻易花钱购买中药进补,因而受早前令吉汇率疲弱更直接影响药材价格,以及消费情绪负面的双重打击,零售中药店的生意额自4月中旬起再重挫了20%。”
减缓汇率冲击
他强调,中国药材的产量减少,加上气候恶化,因此即便令吉汇率有起色,药材价格依旧与过去持平,如冬虫夏草的价格保持在每两2000至5000令吉不等。
他补充,从美国进口的泡参和洋参的价格也与过去持平,最低等级的泡参价格介于每两600至700令吉,洋参价格则从数十令吉开始起跳,贵至200至300令吉。
他说,价格调降的中药材主要以能清补的草药类为主,其中,过去受汇率波动而水涨船高的枸杞子、红枣及党参的“身价”亦稍微下滑了5%。
他认为,如今中药材的价格微跌或有助扭转劣势,因此出现业者开始增加比过去至少多10%的订货量,冀望有助减缓汇率波动带来的市场冲击,也能维持中药材价格在接下来数月内保持平稳。
“中药店生意难做,中药材的价格浮动也颇大,每次进口时的价钱都有所差异,业者很难控制价格涨跌,消费者的购买信心也逐渐滑落,让中药店业者难以经营下去。”
产量过剩 药材或降价
柔佛州华人医药公会联合会副秘书萧洧雄表示,有鉴于货币汇率浮动过大,中药材在短时间内并不会有大起大落的情况,但若出产中药材的地区出现产量过剩的情况,有可能影响中药材的价格滑落。
他透露,目前价格滑落最为明显的为加拿大参须以及中国人参须,价格从两年前的每公斤500至600令吉,滑落至目前的200至300令吉不等。田七的价格更是从两年前的每公斤700至900令吉,滑落至今年的200至300令吉。
中国市场放缓
萧洧雄分析,部分中药材价格滑落,主要是受中国市场需求放缓影响,自2015年初开始,就出现部分中药材供应过剩的情况;今年农历新年后,过剩情况更为明显,所幸周边利好因素左右,令中药材价格得以能够持平稳。
“中国为国内进口中药材最多的国家,当地近来面对人手短缺和种植面积缩减问题,天灾或气候恶劣也直接影响产量,当然也有因为当地出口商趁势起价的例子,惟中药材价格起浮多半仍视货币汇率及产地气候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