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峇株巴辖25日讯)受工人不熟练及气候影响,导致油棕果在收割上面对困境,促使我国出产的油棕榨油率(OER)下降,从过去每公吨棕果可榨出20%的棕油现跌至18%,加上棕油价下跌,让油棕业者盈利大幅度下跌。
根据大马油棕局的调查显示,每英亩的油棕种植费用约每周280令吉,基于目前每公吨的油棕果跌至370至385令吉,加上榨油率下跌,对于小园主而言已毫无赚头,让不少油棕园主打算重新翻种果树为主。
柔佛州油棕商公会主席周颖杰表示,我国油棕每年在四五月份,即在榴梿盛产季节时都会出现鲜果“假熟”现象,油棕鲜果“外熟内嫩”,榨油率也低,导致每公吨的果都无法达到20%至25%目标。
炎热天气催生果实
他指出,这种情况与跟天气及气候息息相关,我国天气在3至5月份属多雨酷热,一阵大雨过后常放睛炎热,这有助于催生果实,使到油棕鲜果“外红内青”,看起来熟透,实则青涩。
“一旦工人收割到较不成熟的果串,除了榨油率低外,也面对会被马来西亚油棕局充公及没收的问题。”
他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指出,油棕工人短缺及不熟练也是促使榨油率下跌的因素,“工人严重短缺已不是这几年的事,收割鲜果需要很多经验及体力,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忍耐,以外劳而言,只有印尼工人才适合做油棕收割工作。”
他说,油棕园主之前都曾尝试其他国家外劳,如孟加拉及缅甸,但基于该国没种植油棕,导致他们并不熟悉采割手法,也不大能适应涉及较大体力的工作。
周颖杰指出,大马油棕局一直希望提高我国的榨油率至25%,惟目前比过去20%更低,甚至跌至18-18.5%,令小园主盈利大幅度下跌。“收割商目前是提供包割包载包卖的一条龙服务,更自行吸纳消费税务,盈利下滑;而榨油率下跌导致小园主收入骤减,盈利不足抵销开支,导致一些园主打算卖园,而部分则欲改种果树。”
他说,基于油棕厂的榨油率以技术为由,并没有透明化让收割商了解为何榨油率下跌,收割商只能听从他们的榨油率计算棕油回酬,导致一些园主因盈利不高而埋怨收割商,让收割商成为“夹心饼”。
掉落芭地棕果榨油量最高
峇株巴辖油棕商公会主席苏添福则指出,本地油棕榨油率下跌的因素之一,是工人并没有捡起掉落在芭地的油棕果,导致已熟透多汁的果串放置糜烂,熟不知这些熟果是拥有最高的榨油量。
他说,油棕工人的工钱多数以公吨计算,这造就了一些工人因担心果实散落,一般都会连不太熟透的鲜果也收割,因不成熟的果串较不容易掉落果实,惟这也导致榨油量下滑。
“芭地常会看到掉落满地的鲜果,这些榨油油量较高,但基于要捡拾果子,需要较多时间且重量低,因此工人都不会帮忙捡拾,若这些果子皆被捡拾,肯定会帮助提高一些率。”
他表示,过去每5公吨鲜果可榨油约一公吨棕油,但现在却需要5公吨半,加上油棕果价从去年6月开始从每公吨500令吉下跌至现在380到400令吉之间,很多园主的盈利也大副度下滑。
“目前收割商也提供工人采割服务,工人的薪金也从过去3年前每公吨30令吉提高至40令吉,在熟练工人难觅下,其实有一半的油棕工人都属黑工,但熟练度与过去相比却差了很多,因此油棕业者均担忧如此下去,会更影响本地油棕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