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21日讯)接二连三国内发生学生自杀案件,探讨学生自杀的原因,心灵谘商师认为,这是因为现在的学生没有经历成长周期,即生活所带来的打痛骂和甜酸苦辣,导致学生无法承受外在的压力。
心灵谘商师陈丽真接受本报访问时表示,70年代与90年代的小孩不同之处是,70年代长大的孩子,经常被父母打;90年代长大的孩子,却不曾被父母打过。
她说,90年代的父母,当孩子有过失时,大多父母都挺孩子,造成孩子无法自己体验成败,这相信是跟父母在上一代经常遭到责备或打骂有关。
孩子万事有父母
“现代父母为了不想孩子重复自己经常被父母打的童年,而以爱的教育方式灌溉,造成孩子在成长期里,万事有父母,无法体验成长里所带来的苦与乐。”
她指出,通常先有问题父母,才有问题的小孩。
“小孩从小需要引导,父母在孩子面前也必须自认不足,当父母与孩子一起学习成长时,小孩才会从成长中体验苦乐,进而独立、学会分析事件,这是一个必经的成长周期。”
国内在一周内,连续发生2宗学生跃楼自杀案。首宗于本月6月17日,在槟城发生,14岁少女陈美洁不堪被老师指考试作弊及同学取笑,从住家跳楼轻生。
事隔两天后,即本月19日,霹雳珠宝一间小学清晨,一名6年级女生从学校3楼走廊处跳下自杀不遂,导致右手骨折。这名女生出事前曾申诉担心考试成绩不理想,但家人都劝她,成绩不是最重要。
接触无数青少年问题的陈丽真表示,青少年在成长周期接触得少,便爱面子多于一切,他们要求完美到没有自嘲的能力。她指出,现在父母更应重视小孩的承受力,勿过于保护他们。
在她的案例中,单单今年便有3、4宗青少年患上“被迫害妄想症”,他们不相信人,总是怀疑全世界的人都要伤害他,因而提防身边的人。
师生上课前多交流
怡保培南独中校长梁炳初指出,为让班导师多了解学生近况与困扰,该校班导师在每天上课前20分钟,都会先到教室与学生交流及沟通,以促进彼此了解。
他受访时表示,辅导老师是每所学校不可缺少的灵魂人物,每当学生遇到问题,辅导老师都是他们寻助,并给予鼓励的对象。
“本校学生约1900人,辅导老师共9人,皆是大学心理系的毕业生,也只有一名老师负责兼课,其余都专注于辅导工作。由于他们都接受过专业培训,应付学生问题都不成问题。”
他说,该校辅导老师分为生活辅导及升学辅导,生活方面是跟进学生所面对的困扰,包括与家人、同学及老师的之间的问题,而升学方面则是跟进学生每年的升班及挑选科系的问题。
“每个阶段的学生都会遇到不同问题,尤其是中学生处于叛逆期,有些事情不讲还好,一讲就可能弄巧反拙,造成反效果,因处于叛逆期的学生,你越不让他这样做,他就会偏偏去做。”
班导师应多灌输学生“正能量”
学校不应把开导学生的责任,完全让辅导老师扛下,相比之下,班导师会更加了解班上学生的日常行为,也较容易对症下药,为他们所遇到难题给予分析与讲解,从中灌输他们“正能量”。
“珠宝小六生3楼跃下”引起各界关注及探讨,红毛丹达才华小家协主席黄志伟在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直言,小学生的心理状态较难揣测,况且他们的年纪还小,许多内心的情感都不太懂得表达出来。
“有时就连孩子的父母也未必知道他们在想什么,身为班导师只能尽量去关心,观察他们近况。若单靠辅导老师也是不足的,毕竟一所学校有数百甚至上千学生,一至两名辅导老师不但难以应对,开导效果也未必理想。”
据他了解,州内有些华小的辅导老师乃巫裔老师,结果在沟通时常会出现语言障碍及局限,造成华裔小学生不懂得去表达情感,也不会主动去找辅导老师倾诉心事。
因此,黄志伟呼吁教育局对此多加关注,在必要时作出改革。至于身为学校管理人的校长、董事部及家协等,也扮演著重要角色,在处理事情时除了要灵活外,也须有勇气跳出现有的“框框”来思考。
加强学校辅导
“如今的教育工作者应突破局限,并具有远见,把教育局不能提供的服务引进学校,如与外界的一些辅导组织或团体合作,安排辅导专家前往学校给予相关讲座,或给予班导师一些培训。”
“许多辅导老师必须兼顾教课的职务,导致他们无法全心全意地投入辅导工作,因此,希望他们在兼顾其他职务时,能尽量保持其专业水平。”
中山小学副董事长黄仲贤受询时指出,现今学生较倾向于社交媒体,接触事与物也较广泛,所要求的东西也不同,从而造成他们的思想变得比较敏感。
“学生的压力根源有可能是课业,也可能源自家庭,但是,当中也只有一小撮学生不能承受。针对这些学生,校方都会给予特别关注,同时加强学校的辅导,鉴定一些更有效的解决方式。”
也是医生的黄氏提醒,许多孩子心理问题,并不是看医生或吃药便能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