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顾巧宁一手创办的“回顾·乡” 民宿虽然不是5星级大酒店,但主 人却非常有心地经营每一个角落, 让到访的客人就像回到家一样,舒 服自在。

回流发展为哪般?(下篇)

今年28岁的顾巧宁遗传了爸爸的好客基因,爱招待朋友到家聚会。“我喜欢大家来我家坐坐、围在一起聊天的感觉。”来自彭亨劳勿双溪吉流新村的她,曾在吉隆坡待过7年,4年前决定回乡发展,最主要的原因是父母。“那时候我爸爸因为中风而半身不遂,生活上需要有人照顾。”当时,家中孩子均在城市里工作,老家剩下母亲独自照顾父亲,“我们兄弟姐妹担心妈妈一个人照顾会很吃力,所以把爸爸妈妈接到城市一起生活。”

和父母一起在城市里生活了2年,顾巧宁发现两老的生活被局限在小小的范围,每天的消遣就是看电视;加上都市的房屋空间比乡下来得狭窄,让行动不便的爸爸感到压迫。两老的情况她看在眼里,却不知如何是好:“把爸妈送回家乡,担心妈妈应付不了;和爸妈一同回去,又担心就业机会。”直到有一次,她到访霹雳州“容县七号”民宿,激发起她想要办民宿的想法。她说,“容县七号”民宿创办人甘靖康(Kamo)抛开城市喧哗,在父亲家乡江沙新寿活新村祖屋开设“容县七号”民宿,提供旅客安静休息空间的做法,让她想起自己也有老家。

对顾巧宁而言,每天早上可 以看到妈妈在客厅活动的画面是 最幸福的时刻。
对顾巧宁而言,每天早上可 以看到妈妈在客厅活动的画面是 最幸福的时刻。

不是陪,而是一起回家

顾巧宁曾到台湾打工换宿,她发现台湾人懂得善用小空间做自己喜欢的事,那分随性自在和开心是她在工作上无法得到的。在大城市从事设计相关工作长达4年,每天生活得很繁忙、不规律,她坦言开始感到厌倦,“当时唯一能支撑我坚持下去的动力是旅行,但我知道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基于内心的感受,且眼见父母对城市生活的不习惯,她萌生了一个念头:何不一起回乡生活呢?“与其说我陪父母回家乡生活,不如说是父母陪我回家,或是我们一起回家生活来得恰当。”

回到家乡生活的顾巧宁,抛弃过往在城市生活里的生活态度,做自己想做的事,把时间留给自己。“空闲时,我可以种花、看书,到老街走走看看。”她说。

顾巧宁坦言,父亲在患病期间,从一个很开朗、好客的人变得孤僻、不爱说话。“爸爸患病之前,我们家就像‘迷你茶室’,常有村民、朋友来家里做客,和爸爸聊天。”但自从父亲患病、中风后,此景就不再出现,“爸爸没办法接受自己生病,每天都把自己关起来,不愿与外界接触。”

顾巧宁表示,会著手办民宿,除了因为自己好客,更希望爸爸可以借此接触更多人,好让他可以重新站起来,回到从前开朗、健谈的模样。“创办民宿的第二年,爸爸真的好转了,只要与某个客人投缘,他们可以聊超久的。”她欣慰地说道。

虽然父亲在去年6月仍不敌病魔,撒手人寰,但顾巧宁坦言,自己对于爸爸的离开,没有遗憾或愧疚,因为她陪爸爸走完人生最后一个阶段,也把爸爸带回他自己的“家”,让他安详离开。她说,父亲临终前在吉隆坡同善医院住了9个月,即便医生批准出院,他们也计划待在吉隆坡以防万一,“但爸爸那一段时间一直吵著要回家,因为对他来说,家乡才是他的家。”

虽然顾爸爸已经离开,但女儿顾巧 宁一直秉持著爸爸好客待人的态度, 招待每一位到访客人。
虽然顾爸爸已经离开,但女儿顾巧 宁一直秉持著爸爸好客待人的态度, 招待每一位到访客人。

倾听他们的旧事

顾巧宁把民宿命名为“回顾·乡”,因为她姓“顾”,“回顾·乡”就是回到故乡的意思。“这名字是希望大家可以多回家。”她说,很多来自乡村、新村的年轻人都会离乡背井,到大城市里继续升学、工作,“在大城市待久了,开始忘了自己的根,忘记自己成长的地方。”她问游子:“你们多久没回家了?一个月、3个月、6个月,还是一年?如果一个月回家一次,一年里你不过才见了父母12次。”

曾经也在大城市打拼的她了解,游子们没办法每个星期都回家,但她希望,大家在努力往前冲的当儿,不要忘了回头看看一直在默默支持自己的父母,“他们是我们最大的后盾。”缺乏长时间的相处,两代的生活方式有所不同,一旦处在同一屋檐下,难免产生摩擦,这一点顾巧宁深深有感,然,这一切无损亲情。她表示,自己以往在都市工作时,约每两个星期回家一次,和父母的相处时间不长,摩擦自然不大,回乡与两老一起生活,和母亲一起合作打理民宿,两母女开始有了争执。“从争执中,我开始寻找到和妈妈的相处模式,间接让我们的感情更深厚。”

很多人觉得和老人家聊天很无聊,甚至与自己父母对话也是能省就省,但顾巧宁笑言:“我很喜欢听(父母)讲旧事,就像在阅读一本历史书,你能感受那些岁月的沉淀、那些有苦有甜有血有汗的日子,像一杯老茶,让人难忘。”

顾巧宁喜欢聚在一起的感觉,更喜欢结交新朋友,她会让互不相识的朋友结识对方。“我很喜欢当中间人,把投缘的人聚在一起,让大家成为朋友。”

她举例,自己曾同时约两个知道对方存在、却互不认识的友人一起到“回顾·乡”放假休息,“他们现在还会相约一起‘回来’,给我制造惊喜。”人总爱分享喜欢的事物,在口耳相传的方式下,顾巧宁的“家人”越来越多。她说,不少人会再回来好几次,好像真的回故乡一样,感觉大家像个大家庭,虽然分散各地,但心系在一起。

发展,虽然父亲在去年已经离开, 但至今她仍没有想回到大城市发展 的计划。“因为我爱上慢生活的家 乡了!”她说。
发展,虽然父亲在去年已经离开, 但至今她仍没有想回到大城市发展 的计划。“因为我爱上慢生活的家 乡了!”她说。

慢活不无聊

今年28岁的顾巧宁正值人生奋斗期,却选择退下战场,回到家乡过慢生活。“慢生活没什么不好的啊!这里每天早上都可以在鸟叫声陪伴下起床,感觉非常休闲。”父亲离开后,顾巧宁担心母亲在家乡的生活无聊,曾问她要不要回到城市和哥哥、姐妹们一起生活,也可较靠近同住都市的阿姨和舅舅。当时母亲回答:“傻孩子,在自己的家怎么会无聊了?”

正如她在面子书上所说:“山珍海味也抵不过静下心好好享用一顿简单的晚餐,慢慢细嚼每样食材的味道,糙米饭的香气、鸡腿菇的滑嫩、白萝卜的甘甜、青菜的苦涩…用著自己喜欢的步调,从这样(的)慢动作、这样的调调,整顿紊乱的思绪。”

虽然顾巧宁离开城市,回到家乡生活,并创办了“回顾·乡”民宿,但她坦言,为了应付日常开销,她有承接一些设计工作。“我曾答应过哥哥,回乡发展的计划不会让他们担心。”

顾巧宁透露,“回顾·乡”目前的客流量不稳定,但在她而言,客流量并非她办民宿的首要目标,她希望可以为每个到访的客人带来最温馨的服务,并有时间和他们交流,“就像开派对一样,客人太多,主人家往往会兼顾不到所有人。”客人的分享经常让她获益良多,“我常会在客人的身上,看到他们对人生的态度,进而让我更了解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对顾巧宁而言,每天早上可 以看到妈妈在客厅活动的画面是 最幸福的时刻。
对顾巧宁而言,每天早上可 以看到妈妈在客厅活动的画面是 最幸福的时刻。

小结:珍惜与父母相处的机会

最近似乎掀起了一阵回流风潮,许多曾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均回流家乡发展,包括开咖啡厅、民宿、务农,或从事导览工作,推广家乡之美。到底是什么促使他们放弃大城市里的诱惑,甘于回归平淡生活?

上篇受访者叶国勇及本篇主角顾巧宁两人回乡发展的主因皆是父母生病,这引起了一个值得反思的问题:“难道要等到父母生病了,我们才愿意回家吗?”

根据统计,多数人平均每周陪伴父母的时间只有2小时,如果父母已经66岁,以平均寿命79岁来计算(13年x52周x2小时=1352小时;1352÷24=56天),我们其实只剩下56天可以陪伴在他们身边。56天,不到2个月,看似漫长的人生旅程,我们能陪伴父母的时间竟是如此短暂。一般人尚且如此,更遑论需要长期离乡的游子了。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为了避免未能及时孝亲徒留遗憾,或许你我该如顾巧宁所言:好好珍惜和父母相处的机会,别再抱怨父母千篇一律的唠叨,或因为觉得肉麻而羞于向父母表达对他们的爱。回家,何需任何理由!这个周末就回家一趟,听听父母说说陈年旧事,这才是最幸福的时刻。

顾巧宁和客人的关系就像是朋友一样,大家一起聚聚,分享生活上的小趣事。
顾巧宁和客人的关系就像是朋友一样,大家一起聚聚,分享生活上的小趣事。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凶嫌疑针对“暴走团”噪音骚扰 珠海多区禁广场舞

阅读全文

出游翻船4家人落海全亡 爸让13岁儿躲保冷箱中活命

阅读全文

令吉续雪崩式贬值! 兑美元再改写3月新低

阅读全文

Jimmy Choo生日宴星光熠熠! 逾百名海内外艺人到贺 肥妈、米雪献唱助兴

阅读全文

西西里洪灾 车冲出大海

阅读全文

撤网捕石甲 鳄鱼误入网送命

阅读全文

原始朴实成特色 家乡发掘新商机

特写

回流发展为哪般?(上篇)留在老家发展或到大城市打拼,几乎是每个游子都会面临的抉择。离乡背井到大城市生活的原因,不外乎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