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总觉得伴侣太黏人,控制欲强;或是对方太有距离感,感情出现问题时总是选择逃避?你的爱情模式是否常常重蹈覆辙,不断爱上相似的人,或总在爱情里犯同样的错误?这些疑问,或许都能回溯到幼儿时期与父母的相处模式而找到解答。本期邀请心理辅导师李馨君探讨“依附理论”如何诠释我们与他人的关系,或许会由此认知到,你需要的并非开展一段新关系,而是重新认识自己。

依附理论由来
依附理论是由英国发展心理学家约翰鲍比(John Bowlby)在1950年代提出,核心原则是,为了避免受到外在威胁,孩子在一出生就会本能地依赖主要照顾者,并发展出亲近关系,否则将长期影响其心理与交际功能。美国心理学家哈利哈洛(Harry Harlow)著名的恒河猴实验,进一步显示,比起饥饿,安全感更能激发孩子对照顾著的依附情感。尔后,两位学者辛蒂哈珊(Cindy Hazan)与飞利浦薛佛(Phillip Shaver)将依附理论拓展到成人情感关系中,发现我们从小与主要照顾者的互动,会形塑我们的依附类型,影响成人后的亲密关系。

根据焦虑与回避程度,依附类型可分为4种,分别是安全型、回避型、焦虑型和恐惧型。
根据焦虑与回避程度,依附类型可分为4种,分别是安全型、回避型、焦虑型和恐惧型。

根据一个人处于亲密关系中的焦虑与回避程度,可分为4种感情依附类型。看看下列哪个描述较符合你的状态?

安全型依附(低焦虑、低回避)
小时候,有需求时往往会得到回应,需要独处时也不会受到过分干扰;照顾者离开时,可能会哭,但照顾者回来后,会很快靠近寻求安抚。
成人后,对人际社交充满信心,懂得适当表达或处理情绪,有困难时会寻求协助。在亲密关系中较有自主性,相信自己值得被爱,也对伴侣有足够的信任与尊重。

回避型依附(低焦虑、高回避)
儿童时期,有需求时,或因照顾者不敏感或没耐心,往往得不到回应;在照顾者离开或回来,都不会表现出情绪,也不索求拥抱,对待陌生人与照顾者的态度一致。
长大后,偏好独处,很少跟人表露自己的情感,不懂得处理自己与他人的情绪。在亲密关系中较为被动,防备心重,渴望亲近却害怕受伤,遇到问题时多选择逃避。

焦虑型依附(高焦虑、低回避)
小时候,需求有时得到回应,有时则不,婴儿无法预料照顾者的反应;照顾者离开时,会非常沮丧,即使照顾者在身边,在陌生环境里依然感到焦虑。
成人后,缺乏自信与安全感,极需获得他人的认同,对于“被拒绝”或“被抛弃”格外敏感。因此,在恋爱关系中,会反复向伴侣确认,担心伴侣离开而依对方脸色行事。

恐惧型依附(高焦虑、高回避)
童年时,同样面对照顾者以不一致的反应回应需求,导致小孩行为矛盾,在照顾者离开后,会非常沮丧,但当照顾者回来时,明明想要亲近却表现出愤怒或反抗。
长大后,对人际关系有著混合的情感,总觉得自己被误解,渴望稳定的亲密关系,但处于亲密关系中又会想要逃避,对伴侣是否真正爱自己充满怀疑。

处理好个人情绪 慢慢走向安全型

询及若伴侣非属于安全型依附,应该怎么做时,李馨君一语道破多数人在亲密关系中的盲点——为对方贴上任何标签前,我们应将焦点放在自己身上,先把自己处理好。“在大多数的情况下,若本身不是安全型,我们也很难会碰到安全型的恋人。这是因为感情依附类型会随著不同的伴侣和两人的相处模式而改变。”

她以焦虑型的人为例,如果因为自己的焦虑而过度依赖对方,反复向对方要求报备行踪,让对方觉得失去私人空间而感到窒息,即使伴侣属于安全型,长期下来也会触碰忍耐极限而想要逃避。反观,若我们把自己的情绪处理好,不那么歇斯底里了,就算对方是回避型的人,他也会慢慢靠过来。“因此,若我们不先审视自己、了解自己,很有可能会误把安全型的伴侣看作是逃避型,才会觉得自己总是遇不到成熟稳重的安全型恋人。”

夫妻和家庭治疗师、情绪和关系专家李馨君。
夫妻和家庭治疗师、情绪和关系专家李馨君。

若你是属于非安全型的依附类型,这并非无法改变,李馨君建议不妨先从处理自己的情绪开始。

当我们在亲密关系中面对冲突,而感到紧张或焦虑,我们可以先转移焦点,去做让自己开心和放松的事情,等情绪稳定后再以理性成熟的方式处理问题,尝试与对方展开谈话。“若对方是安全型,他肯定愿意和我们谈;若对方是恐惧型,他也能比较冷静,不那么害怕;若在情绪稳定的情况下,对方仍想要回避,不愿直视问题,那我们可以开始学习如何安抚对方。”

李馨君分享曾接触的真实个案,当事人是一名焦虑型依附的中年妇女,在孩子离家上大学后,便将全部心力转移到丈夫身上,开始埋怨丈夫不理她,不断传简讯盘根问底,但她越焦虑丈夫就逃得越远。“我们跟她一起回溯童年后发现曾有被忽略的经历,导致往后每当被忽略就会感到焦虑。后来,我们除了教她冷静、稳定情绪,也引导她拓展自己的人际关系,找朋友一起做喜欢的事。慢慢的,成功从高焦虑转为低焦虑,她也不再因为对方的一句话而轻易认定自己是不合格的太太。”

然而,世事并不总是如愿。若经过一番努力后,对方依然不愿配合一起解决问题,也许是时候让我们认真思考应否继续维持这段关系。“若选择分开,我们也必须以一个有担当、成熟的心态,好好跟对方沟通。这也是我们慢慢走向安全型的一个迹象,即懂得向对方表达我们的需求,而非一直委曲求全、过于付出。”

正如前文所说,依附类型并非绝对、巩固的分类,我们亦无须用该理论来定义或约束自己。身为心理辅导师,李馨君表示,在进行夫妻或关系辅导时,也不会特意标签个案属于哪个类型,而是著眼于两个人如何共同建立一段成熟、健康的亲密关系。

最后,李馨君认为,世上没有百分百属于安全型的人,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多少会在人际关系中遭遇挫折。依附理论能够反映出我们正处在什么状态,是否受过往的经历牵绊。自我觉察后,依附理论可以是一个很好的指南针,指引我们该朝哪个方向努力,通过建立对自己与他人的信心,慢慢往安全型趋近。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凶嫌疑针对“暴走团”噪音骚扰 珠海多区禁广场舞

阅读全文

出游翻船4家人落海全亡 爸让13岁儿躲保冷箱中活命

阅读全文

李子柒停更3年曝新计划 传改名维护个人品牌

阅读全文

陈慧琳彩排中摆臭脸? 网:汪明荃选图功力有待加强

阅读全文

西西里洪灾 车冲出大海

阅读全文

撤网捕石甲 鳄鱼误入网送命

阅读全文

解答感情里的付出感

两性

中国真人秀综艺《同一屋檐下》的明星观察员李诞曾在节目中指出,当情侣吵架的时候,会发现双方一味强调自己的“付出感”,并怪罪...

阅读全文

相亲就像面试 装扮不宜太随性

两性

“你那么邋遢,哪里会有女朋友?”;“你不爱打扮,没有男人会看上你的!”;“你尝试一下打扮或许就会有桃花哦!”…我们常会把...

阅读全文

配对成功≠找到真爱 拒绝使用交友App的理由

两性

现代人生活忙碌且单调,几乎每天住家公司两点一线,难以拓展交际圈子。因此,使用交友软体认识更多朋友,甚至是感情交往对象,早...

阅读全文

理想爱情不强加于现实 相互理解、共同经营

两性

“我梦想中的另一半谈吐风趣,但现实中的他却不苟言笑,好严肃。”“既然他不是你理想的对象,你有萌起分开的念头吗?”“倒不至...

阅读全文

疫情之下,爱情萌芽与保鲜

两性

疫情发生之前,想脱单已经很不容易了;在行管期间,不得聚会又无法结识新朋友,想找另一半似乎更难;而在此期间开始交往的人,无...

阅读全文
施语庭坦言,她在来马前曾感到紧张,但和西西歪的家人度过佳节后觉得非常开心和好玩,也成功和男方家人打成一片。

马台过年不相同 YouTuber夫妇分享体验

两性

虽说农历新年是华人的大节日,但生活在世界各地的华人其实都有著不同的过节方式与传统。本篇邀请到了马来西亚网络创作者西西歪,...

阅读全文

突闻后天条管令 准新人:明天结婚吧!

两性

去年1月25日,新冠病毒首登大马,迄今已过一年。在经济上除了击垮了各行各业,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小朋友错过与同...

阅读全文

好男人or坏男人? 许愫恩分享辨识准则

两性

“妈妈说选老公要选不抽烟、不喝酒,孝顺父母的…”传统观念认为,只要不烟不酒,就可被归类为好男人,但事实真的如此吗?经常在...

阅读全文

身处异地心相近 远距离爱情保鲜

两性

远距离恋爱已不容易,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更是雪上加霜,到底远距离情侣们该如何于两地携手披荆斩棘呢?恋爱都是需要经过考验的,...

阅读全文

跨国婚姻更要相互包容 维系感情靠沟通

两性

随著国际化浪潮来袭,越来越多人成为了跨国恋情的主角,也成就了不少异国婚姻。这一种爱情,跨过高山和大海, 跨过民族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