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知名舞蹈家许芳宜在国际舞台的成就有目共睹,但看似平步青云的职业舞者生涯,却在35岁后出现乱流。抱著回馈家乡的雄心壮志,许芳宜返台成立舞团,结果却是惨败收场,同时间,她也即将进入40岁的人生关卡。
24岁就加入纽约顶尖的现代舞剧团“玛莎·葛兰姆”(Martha Graham),28岁晋升为首席舞者,许芳宜一帆风顺。35岁那年的挫败经验,是相当大的打击,但也真正她开创了往后更宽广的舞台。对于事业的低潮、岁月的流逝,许芳宜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格外动人。
“2006年,我离开待了10年的葛兰姆,决定回台湾创立‘拉芳.LAFA’,那年刚好35岁。30多岁时的我,即使已当上国际知名舞团的首席舞者,想要的东西都有了,还是不满足,觉得我不应该就只这样。
先学会爱自己
当我还在葛兰姆时,一种身体只能说一种语言,我很想去试试看,去说更多的语言。”那段回台湾成立舞团的时间,前后大约3年多,一方面推广舞蹈教育,另一方面,则是邀请国际知名舞者来台合作,结果却一败涂地。最后,她决定把舞团停掉。
没有能力爱自己,就没有馀裕去照顾别人,做不到这点,所有雄心壮志都是空口白话。“当时,我的企图心很大,想创造不一样的新生代与舞台,却没想到钱烧得那么严重。我自己也会想,为什么自己的要求要那么高?包括对教室、舞台规格、技术配备、后台要求,觉得只有自己是疯子,这一切要求都是不合理的。后来想说,好吧,就这样子做,但痛苦的是自己,因为再回头来看作品时,会讨厌自己:为什么要接受所谓的‘差不多’”?
要坚持,代表要有钱、有体力烧,最后真的没办法,只好全部切断,演出没有演,合约没做完的,全部赔钱。许芳宜开始体会到:原来做这些美好的事情,在给予的时候,要先照顾好自己,不可以把自己和大家绑在一起,结果一下水就一起沉船。“我向来是个很能自我打气的人,那段期间最难熬的,是我面对妥协时,开始会想‘算了’。当算了一次、两次后,很容易忘记当初自己在坚持什么。这是我最难熬的时候,有些事情真的不能就这样算了,舞蹈是我这辈子最坚持的事,怎么能算了?”
岁月的洗“礼”
太多东西没有办法“算了”。因此,许芳宜花了大概2个月时间在台湾整理,然后在2010年,“重回”国际舞台。“如果不是只留下我一个人,我根本不会知道自己能发挥多大的功能。那一年,我40岁。一个人离开时,想著为什么拼命了这么多年,老天爷最后还是只留下自己一个人给我?”回到纽约后,她去找李安导演,跟他说:“觉得自己年纪大了,真的不知道能做什么?”他很快就问我:“你最会做什么?”我回他:“跳舞。”他接著说:“那就继续跳啊。”接下来反而是许芳宜不断问自己:“那要怎么跳?用什么方法跳?”
李安后来再问许芳宜:“你知道40不惑吗?”其实是点醒她,怎么到现在还搞不清楚自己要做什么?“以前老觉得要等著别人来开发我,创造一个舞台让我上去,却从来没想过自我开发与经营自己。”但经过这一切后,许芳宜不仅开始创作,后来甚至觉得,创作不只是在舞台上,还包括生活上的创意。她这几年就在台湾做了很多舞蹈教育计划,背包一背,任何地方都能去推动,因为她会问自己,为什么不行?
这段40岁前跌了一大跤的经验,对她是个the gift of years(岁月的礼物)。如果可以把一年一年累积下来的人生经验,都当成礼物的话,现在一定很丰厚。很多人认为年纪大是一种失去,她也常被问最想回到哪个年纪,每次她都说:“你没办法想像,当我面对40岁的时候有多兴奋。因为我太享受这一路跌跌撞撞累积至今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