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不久前大力倡议“地摊经济”,誉之为“人间烟火”,并认为有助于解决因该国疫情而浮现的经济衰退、失业及贫穷问题,掀起热议。但不久官媒纷纷开声反对,认为这是开倒车,并指地摊脏乱、不文明、有碍交通,不利于一线城市形象,彰显了顶层决策者对地摊文化的负面观感。
其实,将路边摊视为“碍眼”存在的,在马来西亚也不乏其人。早在2017年,时任联邦直辖区部长东姑安南就矢言要将吉隆坡打造成一个“零路边摊”的城市。大概在官爷眼里,路边摊就是贫穷落后的印记,衬不起一国之都所要打造的现代化形象,是个急需切除的丑恶肿瘤。
自然,在干净宽敞明亮的店铺做生意,比路边摊显得体面,但这美丽表象的背后却藏著血汗。须知店铺租金占了经营成本颇大比重,业者得把部分收入奉送给不事生产,靠著钱滚钱而袋袋平安的房地产业主。相较下,摆摊省了贵租金,小贩能把更多赚得的血汗钱放回自己的口袋。加上摆摊创业门槛、风险低,低收入阶层也能当老板。走投无路的失业者可自食其力,不必靠国家救济或走上犯罪一途,算是另类的社会安全网。
至于妨碍交通一说,其实干系著城市规划与资源分配问题。设想有一块空地,政府该用来设立市集供小商贩谋生计,还是拨给发展商建大楼赚大钱?忽略土地资源分配不公的不正义现象,单单谴责摊贩霸占土地,只会落入盲点。
再从市容、美学层面来谈。持刻板印象者认为摊贩文化“低俗”、“难登大雅之堂”,不适合精细化管理的都市。然而,雅必然优于俗吗?这里且借用日本学者小西甚一的论点。他叙述日本文学演变,将其分为“雅”与“俗”两种形态:,雅代表“完美”,俗代表“无限”。雅的表现是追摹全然完成的姿势所形成,总是希望依傍典范姿势而存在。俗的表现是尚未开拓的世界,没有所谓的完美,没有固定的存在形态。有的看来异样而粗暴,有的显得质朴而可亲。其中杂有美玉,也有许多不值一哂的庸俗。此外,还含有泼辣健康、新鲜纯粹、无限自由等丰富的意义。
小西甚一谈的是文艺现象,但若延伸至其他文化层面,未尝不可。如今许多国家追随西方视野下的先进国,致力打造现代化都市,不正像是追寻依傍典范而存在的“雅”吗?但“雅”有其局限,即本身已是成型的模板,难有超越的可能,拙劣的仿制只能沦为山寨品。反之,“俗”源于民间,没有规范可言,因而拥有无限扩展的可能。正如摊贩文化,在杂乱无章的背后,展现的是草根庶民的生存智慧,以及活泼而顽强的生命力。一味地排斥不懂欣赏其真味者,只能说其美学想像之贫瘠与偏狭。
所谓以小见大,单从对摊贩文化的态度,就可看出一个国家的视野与胸襟。我们要怎样建设一个理想中的都市?是驱逐穷人如把垃圾扫入地毯下,还是提供弱势群体一个友善的生存空间,更符合我们对文明城市的期盼与想像?是推崇单一刻板的“高大上”之美,还是容许各社会阶层文化百花齐放,任其绽放自身的魅力与光彩,更令人赏心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