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工作时间不固定,国会采访工作也一样,很难掌握当天的下班时间。你可能在下午5点半准时回家,也可能需一直待在国会直到凌晨3点。
朝野在议会厅比拼过程中,为了确保法案顺利通过,延长会议至半夜三更已成为执政党的秘密武器。而且,往往是在临休会前,趁对手开始松懈才突然出招,提灯再战。采访国会的记者,也不得不做好随时加班的准备。
但国会记者圈中,开始口耳相传著一种方法,预测下议院会议是否延长:如果议长班迪卡心情愉快,通常当天都能准时休会;倘若班迪卡心情恶劣,开始骂人甚至赶人,可能就是开会至半夜的先兆。
班迪卡强烈的个人风格,往往让许多采访国会的记者印象深刻。他在2008年大选后走马上任,这是国阵在国会首次失去2/3优势成为弱势政府,正需要一名强势议长压阵,班迪卡在这方面确实称职。
在野党势力壮大,也开始出现朝野对峙的局面。曾经有过多次会议,因朝野激烈争执而陷入瘫痪,主持会议的副议长都束手无策,但班迪卡一接手,往往都能迅速将乱局稳定下来。
国阵政府过去7年中,除联邦宪法之外,其他重要法案及决定,一般上都能够顺利在议会厅通过。除了因为国阵保有足够的议员人数外,班迪卡也扮演著重要角色。尤其是某些法案或动议可能会被视为违反宪法或议会常规,班迪卡往往应用其丰富的法律知识及经验,找到合理的解释。
以国会刚通过的《煽动修正法案》为例,就被某些法律学者认为,这已构成藐视法庭的问题,因法庭仍在审讯《煽动法令》是否违宪时,国会就提呈这项法案,可能干预法庭的裁决(Subjudice)。班迪卡就从印度的议会程序中,找到合理解释,并裁定Subjudice的概念不适用于这次的立法过程。
议长的责任本来就是确保会议的顺畅,但是在非常时期,议长往往也对整个国家大局起著重大影响。而历届国会下议院议长当中,没有一人会像班迪卡那样,需要做出过那么多重要裁决、驱逐过那么多的议员、处理过那么多紧急动议、暂停过那么多次时钟。
在下议院会重新复会的前2天,前首相敦马哈迪突然宣称,班迪卡向他透露酝酿辞职的消息。虽然班迪卡反应迅速,数小时内就发文告否认,但难免还是让人产生许多联想。
人们开始在问,为何马哈迪突然会见班迪卡?是否与他近期向纳吉施压有关?是否在讨论不信任动议?为何又放出班迪卡辞职的消息?这些问题也许只有当事者才能释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