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城13日讯)隐身在乔治市小路内,“低调”营业70载的益和点心茶楼,即将在8月15日熄灯,届时乔治市内又少了一间传统茶楼。
隐身于乔治市卖菜街(Lebuh Carnavon)的益和茶楼,与槟城内响当当的点心茶楼比较,其没有华丽外观装潢,加上尺寸不大的老旧招牌,很容易就会被人们所忽略,甚至槟城土生土长的人士,也不懂这间“古稀之年”的“祖父级”老茶楼。
走入茶楼内,其店内装备摆设,仍然保持著数十年前的状况,店内的桌子可以感受到那年代历史感,而椅子更是非常经典的旧时铁椅子,上面更刻印著“益和茶楼”,如今几乎是从市场上绝迹。
坐下来,放眼纵观店内顾客,大部分顾客都已白发苍苍,泡著一壶茶,围坐在那边,一人一杯,边啜饮著热热的茶,边聊著时事八卦,似乎益和茶楼是他们每周必报到之处,成为与老友聚会联系的“落脚点”。
70年历史的益和茶楼见证了英殖民政府时代、马来亚独立及马来西亚的成立,也见证了槟州的政权更迭,乔治市的兴盛没落,到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然而时间飞逝,益和茶楼最终还是面对“熄灯”命运。
坐在食客区,往厨房窥探,可见60岁的老板李俊强在厨房内,一脸严肃埋头苦干,一时整理猪肉,一时切食材等。或许有人会询问,60岁还算年轻,为何就要结束酒楼生意?
不愿给予实名的李俊强妻子李太太向记者透露,丈夫是茶楼的第二代,自小就跟著父母在厨房内帮忙。她说,虽然丈夫如今60岁,但是在厨房已有约50年的经验。
她说,丈夫一手包办所有店内,约46样点心及包点制作,从亲自处理猪肉到制作点心,都是自己一手搞定,“功夫”完全传承于其父亲。她也会在旁帮忙,但主要都是丈夫在主导。
“其实我们可以要求猪肉摊贩把猪肉处理,绞成猪肉碎后送来,这让我们工序方便许多,但丈夫就是坚持要自己处理猪肉,切除不好的部位。每天在厨房花费2至3小时在处理猪肉。”
“本店在早上5时30分左右开店工作,并会下午2时关店休息。但丈夫并没有停下,仍然在厨房备料制点心,有时候工作到晚上8时至9时,每日工作10多个小时。只有星期一和星期二休息。”
她说,丈夫之所以会选择“熄灯”不做,主要因为已经感到疲惫,为了健康著想,才忍痛做出这项决定。
“坦白说,我觉得可惜,也曾经劝告丈夫继续做下去,然而丈夫心意已决。”
她也坦言,本身的孩子有自己的工作,没有意愿接受茶楼生意。
“之前也有许多年轻人前来求职,拜师学艺。然而大都无法忍耐厨房的长时间工作,因此最终都辞职离去。”
她也指出,他们茶楼的点心,虽没像其他茶楼的点心多样化,然而他们都一直保持著传统做法和味道,从其公公传承到丈夫,始终保持著如一的味道。
她续说,因为老公的坚持,如今店内仍然保留著许多传统样式点心,而这些点心,在外面茶楼是难以寻找,当中包括肉眼卷、蚝豉卖及姜鸭等。
行动党升旗山区国会议员黄汉伟,在听闻益和茶楼就快结业后,抽空到该茶楼吃点心。
他受访时指出,其祖父早期南来槟城时,定居在牛干冬一带,因此他的童年也常在那一带活动。
“在以前,到茶楼吃点心花费很高,因此祖父当时并不常到益和吃点心,但到了我的父母的年代,他们就有常到那边吃东西。”
他说,益和茶楼的点心都是手工制作,并且有别于其他茶楼大量生产的点心,尺寸都比较小件,易于入口,客人不会容易感到饱足,可以尝试更多种类的点心。
他说,益和茶楼已是乔治市老字号的广式点心了,对于即将结业,他难免感到惋惜。
另外,食客廖先生(63岁)受询表示,其小时候居住在附近的爱情巷,从小就知道益和茶楼,还记得小时候要吃点心,都会到益和茶楼来。
他说,虽然如今已搬迁到发林地区居住,但每周最少一次,会来到酒楼报到。而所有的点心都是老板手工制作,而本身最爱就是烧卖,已经吃出感情。对于益和茶楼宣布要熄灯结业,他感到非常可惜。
另外,80多岁的伍先生表示,他已经光顾超过10年,他基本每周都会到来益和茶楼报到,曾经一周5天都到来报导吃点心。店内点心都是老板一颗颗亲自制作,即使近期物价不停上涨,但老板仍然维持在公道价格,而食物水准仍然维持。
他说,如今随著益和茶楼宣布熄灯,他感到非常可惜。然而已经80多岁的他也非常了解,人们上了年纪,若还能健康,并拥有足够的生活费,就应该要好好享受生活,因此他了解老板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