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南23日讯)槟威农牧业联合会顾问罗之义指出,目前大部分饲料价格涨幅已超过100%,但农场肉鸡顶价每公斤仅微调80仙,这对鸡农公平吗?
“疫情前,即2019年12月25日政府将农场肉鸡顶价设为每公斤4令吉80仙;2022年顶价定在5令吉60仙,在成本高涨下,顶价调幅仅有16.67%,而贸消部也承认鸡只养殖成本已增加70%,这叫业者情以何堪?”
他指出,2019年玉米从每吨800令吉涨至1750令吉;黄豆粕每吨1600令吉涨至2750令吉;原棕油每吨2800令吉涨至6700令吉;唯一纯本地原料米糠从每吨690令吉涨至1600令吉。
“原料都涨了100%至200%,农场肉鸡顶价每公斤只微调80仙,这样的顶价政策,对鸡农公平?”
罗之义今早针对肉鸡课题,作出上述回应。
他说,最近有政治人物发表肉鸡被垄断的说法,若当真有此事,业者早已巨富,何必仍处于竞争环境。反之,养鸡业只是一门普通生意,而且利润也很低,甚至是亏损。
他举例,工人基薪从900令吉调至1500令吉,加重业者成本,在疫情期间已有数十间小型农户已关闭。此外,从传统开放式养鸡场改成封闭式,除了面对图测费及繁文缛节,一般上需要2年或以上时间恢复生产,一些业者因没有收入而选择结业。
他认为,长期统制肉鸡价格,将导致农户无法生存,政府应该让肉鸡价格根据供求定律浮动,保护本地食物供应链。
他表示,近2年的国际原料水平高涨,一些饲料商为降低亏损制造次品,加上天气及疾病等因素,导致鸡只成长期缓慢。
“以往平均一只鸡重量2.2公斤,但现在鸡体较小,平均只有1.5公斤,成本也就较高。鸡体重不达标及运输费高,这也导致市场出现鸡只短缺现象。”
他说,正当很多国家开始考虑食品禁出口,我国却要准备靠国外进口肉鸡,这不仅打击农户提早结业,未来更有供应不足的隐忧。在食物短缺下,政府应有政策鼓励农户继续生产,而非依赖外国进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