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城17日讯)前国际银行家林马惠警告,从2007年至2017年期间,槟岛市政厅的开销增幅比收入几乎高一倍,近几年甚至出现财政赤字,若这种情况延续下去,长远来说是不持续性的。
曾担任6年槟岛市议员的林马惠表示,在这期间,槟岛市政厅的收入平均每年增长5.9%,但开销却增长9.5%。
数据显示,槟岛市政厅的总收入是从2007年的2亿200万令吉,增至2017年的3亿5900万令吉,但同期的开销从1亿8400万令吉,暴增至2017年的4亿5700万令吉。
尽管槟岛市政厅在2015年之前取得财政盈余,但2016年开始连续3年出现赤字,即分别亏损141万、9861万和7645万令吉。
林马惠是在最近出版新书《被否决的地方民主》后,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解释,地方政府基本上有3种收入来源,即税收(如门牌税)、非税收收入(发展费、执照费)和其他收入(中央和州政府拨款)。
他说,在2007年至2017年期间,槟岛市政厅的53%收入来自税收,40%来自非税收收入和7%其他收入,税收是地方政府的主要收入,因为这是稳定的,而且可随著时间上涨。
他表示,尽管以往非税收收入一般上不超过整体收入的30%,但在2011年至2017年期间房市大好时,槟岛市政厅的非税收收入一度在2014年上涨至56%成为主要收入,即2亿6100万令吉,但却在2017年跌至1亿4600万令吉。
“依赖非税收收入,特别是房地产发展费来资助地方政府的开销,是不持续性和不明智的,这可能在政治上很受欢迎,但财务上却不健全。”
他认为,槟岛市政厅在多年前很幸运,因为在房市大好时收到很多发展税等非税收收入,因此有很多储备金,但近年来随著房市低迷,这种收入开始大减。
“一旦非税收收入大减时,那市局可能就需提高门牌税,或其他收费如执照费、罚款等。”
他也建议,市局应提高违例行为的罚款,如非法停车、乱丢垃圾,而人民不应反对,因为只有违例的人会受影响。
应提升公共交通
林马惠:耗巨款建大道不智
槟岛前市议员林马惠批评,槟岛市政厅近年来耗资上亿令吉进行大型道路计划,并导致出现财政赤字,乃用钱不当。
他说,槟岛市政厅的基本设施开销占比从2007年至2017年平均是16%,但从2008年的4%飙高至2017年的31%。
“资本开销应协助提高竞争力,但槟岛市政厅太专注在建路和大道。”
他举例,该局预算耗资2亿7500万令吉兴建近2公里长的米桶山平行大道,单单在2017年就拨款1亿4000万令吉给该计划,导致该局同年的财政赤字高达9800万令吉。
“另一个计划是约长1公里的白云山地下隧道,这个计划预计耗资5500万令吉,包括2000万令吉征地费,但这并无法很好解决交通问题,因为即使该处没有了交通灯,但去到浮罗池滑时,依然会塞车。”
他认为,政府耗巨款在这些工程是不明智的,而是应花更多钱在提升公共交通。此外,与其花钱建停车场,不如把钱花在建脚车道、人行道、提供巴士津贴。
他补充,槟岛市政厅拨款5000万令吉提升槟城国际会展中心(sPICE),也是不当的,因为除了出资,该局还提供25英亩土地、豁免门牌税,提高该发展商的发展密度,但该局获得的好处不多,如在60年后取回已残旧的建筑,以及每年免费使用设施42天。
他说,当初担任市议员时曾批评这项计划,并不满该局并未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结果未获得回应,:当局其他许多计划也都没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暴涨引反弹 应逐步调整门牌税
林马惠认为,地方政府理应每隔3至5年就调涨门牌税,但以往为了选票而久久不调涨,现在却突然涨价一倍,难免引起人民大反弹。
他认为,市局的主要收入应来自税收,如门牌税,但问题是槟岛市政厅15年没调整过产业年值,如果每3至5年涨5至10%,那人民不太会感受得到。
“这就好像温水煮青蛙,慢火煮就不会感受得到,但现在10多年不涨后,突然涨一倍,人民就跳了。”
他不认同门牌税突然高涨一倍,但也不认同不涨,因为如果人民想要免费获得地方政府的服务,是不合理及不负责任的。
他也表示,纳税人不应认为,槟岛市政厅提高非税收收入比调涨门牌税更好,因为若政府不调涨门牌税,而提高发展税等税收,最后会转嫁到屋主身上,而导致屋价上涨,这也是槟州屋价飙升的原因。
“纳税人应接受现实,市局的操作仰赖健康的财务,人民也应了解到高税收可带来更好的服务,以及市局的透明化。”
他也希望,该局能积极落实参与式预算,让人民更深入参与拟订财政预算案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