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城23日讯)刺青(纹身)早已不是黑道中人的“左青龙、右白虎”,而刺青艺术不再局限于作风前卫的潮人,走文青路线的年轻男女也加入行列,甚至有为父者为孩子在身上留下“烙印”,背后隐藏温馨感人的深层意义。
随著刺青文化越来越普及,每一名刺青者对其纹下的图腾都赋予不一样的定义。有者通过身上的图腾展现其个人风格;有者将刺青当作为留给自己的纪念品;有者则利用刺青遮盖身体的缺陷。
中国成都及香港有两位酷爸爸,利用刺青技术在身上复制跟孩子一模一样的疤痕,通过这种另类方式支持及鼓励孩子,让孩子不再因为伤疤而感到自卑。
最近,一名希腊爸爸将女儿的身高纹在自己的腿上,希望不管去到哪里都能把女儿的成长过程“留在”身上。这位爸爸还说,自己身高183公分,估计未来可以将女儿的身高纹到其肩膀的高度。
遮盖疤痕或缺陷
如今已告别纹身是流氓的年代,刺青可以让一个人变得很酷,在大马也有不少人为了纪念某人或某件事而刺青的暖心例子。
拥有12年刺青经验的Skin Nation Tattoo刺青师傅梁蕙玲(36岁)说,大马人刺青会倾向美观为主,通常比较多人纹名字、日期或小巧的图腾,也有一些人会纪念家人或宠物,而纹人像或动物素描在身上。
她说,疤痕纹身是另一种刺青技术,必须割开皮肉,等伤口复原后呈现疤痕状态,但她本身不鼓励这么做。她认为,若想要慰籍有伤疤的孩子,只要给孩子一个美好的童年就足够了。
据她了解,目前我国还未有人跟随疤痕纹身的风气,相反地,很多人为了遮盖疤痕或缺陷而刺青。
她接触过乳癌患者,因乳头被切除而要求纹上乳头的纹路形状,也有一名50多岁的白化病男患者要求通过刺青技术,在白化患处纹上与皮肤相近的颜色,每次白化病扩散时都会前来补色。“有一个安娣被医生诊断出初期老人痴呆症,她担心将来会忘记自己是谁,然后在身上纹了身份证号码及地址。”
老翁胸口纹亡妻肖像
梁蕙玲指出,其中一个让她印象深刻的是一名73岁伯伯,要求在其胸口纹上妻子的脸,他的太太刚过世3个月,这是她接触过年纪最长的刺青者。“伯伯在11年前曾动过心脏手术,他仍然坚持在胸口纹上妻子如手掌般大的脸,忍住刺青带来的疼痛,熬过3个小时。”
她表示,曾有一名顾客指定要纹某牌的缝纫机,原来是为了纪念已去世的婆婆,因为婆婆靠这架缝纫机,含辛茹苦养活了他们一家人。
路名纹手臂 咸饼美禄忆童年
将自己、家人或宠物的名字纹在身上一点都不出奇,不过竟然有人会把一个很普通的路名纹在身上。
彭日鸿(31岁、刺青师傅)在风车路(Gurdwara)长大,那里有很多儿时回忆,自3年前得知其住处因发展而被逼迁后,他在手臂上纹了该路名当作纪念。
何佳玮(25岁、刺青学徒)手臂的其中一个刺青是“咸饼沾美禄”,看似无厘头的刺青,对他却是满满的回忆。
“以前每个周末都会回阿嬷家过夜,阿嬷家比较穷,每次我都会吃咸饼配美禄。阿嬷现在70多岁,有老人痴呆症,很多事情已经不记得了,我纹了‘咸饼沾美禄’的刺青后秀给她看,她竟然记得这件事。”
刚大学毕业的他主修市场管理,跟他目前的刺青学徒身份风马牛不相及,但家人也支持他往这方面发展。
赖彦君(26岁、室内摄影师)的身上至今已累积了6个刺青,他表示,刺青可带出自己的人生经历,因此会一直纹下去。
他说,中五毕业后,他纹下生平第一个刺青,在肋骨处纹了一段泰国经文。
他表示,每当心血来潮时,就会想要多纹一个刺青,通常他会先跟刺青师傅商讨,然后选择一些特别或有创意的图腾,如他右手臂上的亡灵节女孩刺青。
当座右铭时刻提醒自己
近几年才加入刺青行列的白领一族曾雪爱(34岁)说,其实一直以来,她都很想拥有刺青,但却久久未付诸行动,恰好在2016年接触到宝莱坞巨星阿米尔汗的《三个傻瓜》(3 Idiots)电影原声带《Aal Izz Well》(All Is Well),就决定在同年,将这句话作为自己的第一个刺青,也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一切都会安好。
她分享道,当初认为刺青过程应该不会那么痛,但其实还是很痛的。
她的第一个刺青是纹在右腿脚踝处,第二个刺青则于去年在左手臂加多一个刺青“alternative”,提醒自己凡事都有得选择。“对我而言,刺青将会跟随著自己一辈子,所以我不会把它当作是一种潮流,反之是作为一直时刻提醒自己的工具,所以身上的每个刺青都有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