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29日讯)随著太平市议会决定保留百年大巴刹,并争取拨款重修后,古迹保育工作者呼吁当局务必在重修前,展开完整的调查,以确认大巴刹结构的损坏程度,同时也要确保重修后的大巴刹,确保其文化价值得以延续,与历史接轨!
建于1884年的太平大巴刹,乃我国最古老且最大规模的木盖巴刹,散发独特的风味。虽然,太平大巴刹曾传出将被拆除,但在霹州政权更迭后,太平市议会不但宣布保留,且还表示将向中央政府争取950万令吉的拨款进行重修,令不少太平人及古迹爱好者感到欣喜。
有鉴于此,古迹保育工作者张集强呼吁相关当局在展开修复工作前,务必进行更完整的调查,包括大巴刹各种结构破损程度的调查。
“市议会应该组织一支团队,深入调查大巴刹的结构和地基状况,以及是否有白蚁侵蚀等,整个工作至少需花两三个月,过后才能拟定最佳的修复方式。”
他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直言,太平大巴刹是一座主要以木板改成的巴刹,所以损坏处应继续以木料更换,毕竟好的木料也可以很耐久,如日本就有以木盖成的千年古刹。
他也认为,现有的大巴刹结构已经有一些脆弱,所以一小部分可以在不影响建筑特色下,增建加固结构,以确保太平大巴刹更能耐得住岁月的摧残。
延续文化价值
此外,张集强强调,除了必须保留外型特征之外,太平大巴刹的文化价值也必须获得保存及传承,让其软硬体兼顾,以免沦为“木乃伊”,失去精神内涵。
他表示,大巴刹已是组成太平历史城市的景观重点之一,外型与结构特征不但要获得保留,而其内在的文化价值也要与历史接轨,如让巴刹摊贩活动获得延续。
“老人的价值在于其记忆,所以,我们设法让一名老人家延年益寿,若将一名老人家弄死制成标本就毫无意义,同理,勿将大巴刹当木乃伊保存。”
他认为,当局必须确保大巴刹内所经营的生意与过去有所关联,若某个摊位的业者没有接班人,市一旦重新招标,新业者所经营的业务也应与前摊主有关联。
另外,他建议当局进行历史调查及访问,将摊位经营者的记忆制成文献保存。
同时,张集强透露,他在上个月已在太平古迹协会的安排下,与市议会官员及2名市议员接洽,讨论大巴刹保存事项,而他也将针对大巴刹修复事项,向市议会提呈一份计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