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19日讯)橡胶价格走低后一蹶不振,让小园主及胶工在近乎无利可图,为此盼望首相敦马哈迪是次访华能够争取中国增购我国橡胶的订单,稳定及促进胶价上扬。
受访的小园主指出,胶价走低后不再上扬的主要原因为中国的订单在近年转向其他橡胶产国,如泰国、印尼、越南及缅甸,进而分薄大马的橡胶出口所致。
因此,小园主希望首相与中方重新讨论中资的东铁、高铁、东马油气管项目时,也能达致双赢的欢乐局面,为大马争取更多橡胶订单,为国内的小园主捎来好消息,一解眼前的困境。
江沙橡胶园小园主梁德坤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指出,胶丸的园坵收购价在最近半年,均维持在每公斤1令吉90仙至1令吉95左右的低价位,令小园主和胶工收入缩水,生活苦不堪言。
“去年,胶丸的每公斤价格为2令吉40分左右,前年则是3令吉多,但一般上,胶丸的园坵收购价要每公斤3令吉,小园主或胶工才有利可图。”
胶工月入数百
他解释,一名胶工每次可收割50至60公斤胶丸,以每公斤1令吉90仙计算,大约可卖到100令吉左右,但胶工尚需与园主对分收入,最后只剩约50令吉的收入,再加上一片胶园一个月大约可收割10天而已,算起来每个月的收入仅数百令吉。
他道出,在生活费高涨的今日,数百令吉令吉很难维持一个家庭的生活开销,所以较年轻的胶工得外出兼职,如早上割胶,下午前往建筑工地当泥水工或油漆工友帮补家用。
“虽然,现在已过橡胶树的落叶期,正值盛产胶汁的季节,但我多数只是收割老树的胶汁,六七英亩的新树情愿不割,留待改天胶价上扬时才割。”
他无奈指出, 由滴滴胶汁凝结而成的胶丸,每公斤才区区1令吉90仙,根本不够叫一杯美录,早餐吃一碗汤面也要4令吉,至少要割2公斤的胶汁,若算胶工及园主对分后的收入,则要4公斤的胶汁。
“此情况也令一些胶工被迫撙节度日,在家里煮“金旦”快熟面果腹。”
此外, 梁德坤表示, 几年前, 中国向大马大量采购橡胶时,胶丸每公斤四五令吉,人人乐开怀,但如今已不复往日,他指胶价走低的原因,据知是中国没有大量收购,转向其他国家收购,毕竟泰国、印尼、越南及缅甸都有橡胶。
“有鉴于此,我所接触的园主和胶工,大家都希望首相即日起官访中国,能捎来好消息。”
他也认为,大马应该照顾好中国这个大客户,如果大马将中资项目,如高铁、东铁及油气管工程都搁置或取消,将无法营造良好的中马交流气氛,难以争取中国增购大马的橡胶,因此深盼马中两国,是次能在中资注马的投资项目上,寻求双方都可接受的方案,互惠互利。
胶丸数量减半 割胶沦夕阳行业
峇都古劳日莱区胶丸收购商陈子刚告知,近年的胶价都非常低,导致胶工减少收割,因此所收购的胶丸数量都减少逾50%,割胶也似乎成为了夕阳行业。
他指在2010年,胶丸的价格一度高企至每公斤六七令吉,外坡工作的游子都纷纷返乡割胶,如今价格走下坡,游子唯有重返城市工作,甚至原本的年长胶工都减少割胶日数,做些其他副业谋生,或靠孩子给的零用钱支撑生活。
“每公斤园坵收购价1令吉90仙至2令吉实在是太低了,厂商的说法是市场需求低,这种形势也促使有的园主情愿翻种其他农作物。”
此外,一名不愿具名的小园主受访时则说,本身的园地兼种橡胶和油棕,但两者近来的价格都不理想。
“胶丸价格每公斤低过2令吉,可获政府津贴,即当每公斤1令吉95仙时,也可获5仙补助,虽不多,但也聊胜于无。”
他认为, 国际经济放缓,市场需求低是因素之一,中美贸战则进一步放缓中国对橡胶的收购,所以也只能期望中美贸易战早日结束,让胶价走稳。
“同时,基于原产业部长郭素沁随首相官访中国,盼能为橡胶和油棕出口带来新订单,以惠园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