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城2日讯)“患癌不可怕,可怕的是无知与未知”。80名癌症幸存者互相鼓励与分享抗癌心路历程,希望更多癌症患者能藉著这些经验分享,勇于对抗癌症。
玛丽安山医院今日在七间老厝的“Kebaya”餐厅举办“小娘惹”癌症幸存者庆祝会,颂扬幸存者在艰辛过程中与癌症搏斗的顽强精神。
该院首席执行员林丽冰形容,幸存者就像蝴蝶,冲破难关破茧为蝶,希望每年的庆祝会都能带来希望,让癌症患者感受生命的美好。
部分幸存者也分享他们的抗癌心路历程。其中,官月萍(44岁)于2016年的某天,在自己检测时怀疑左胸有颗肿瘤,在进行抽样检验后,医生确定她患上乳癌第二期。
亲友鼓励非常重要
当时在玛丽安山癌症医院工作的她,接触癌症病患的机会很多,从未想过自己亦会变成病人,但也因为工作关系,她很快就能调整心情接受现实。
她在发现肿瘤后的一个月内就按照医生的建议动手术切除肿瘤并进行6次化疗,之后再进行18次的贺癌平(Herceptin)治疗,康复至今已3年,现在保持服用控制荷尔蒙药,且每3个月复诊一次。
她发现在治疗期间,家人、亲友和同事的鼓励与体谅非常重要。康复后的她尽可能与新患者分享自身经验,因为她明白“针不刺到肉不觉得痛”的道理,与医生相比,患者更听得进有经验者的话。
“我和他们分享我是怎样走过来的,这只是一个过程而已,经过、面对之后就没事了。面对未知的未来,他们需要幸存者的分享。”
吕彩娥(58岁)在1998年首次发现患上痔疮癌第2期,在进行了25次的电疗和吃药治疗1年后幸运康复。8年后她再次被发现患上子宫癌第4期,并扩散至脊椎、肺、肝等部位,在进行了子宫和卵巢切除手术后,她开始针对脊椎的4公分肿瘤进行放射治疗,当肿瘤缩小至1.8公分之后,再进行13次的电疗将肿瘤降至1公分。
当时,医生曾告诉她只能活3个月,但她认为,上天已经让她多活8年,加上小女儿当时也已经18岁,她的顾虑没那么多,就放宽心接受治疗,也幸运地再次康复。她在治疗期间加入馨缘癌症支援小组,之后就活跃于分享自身经历,如今是该小组的主席。
她分享自己的治疗心得,认为均衡饮食最重要,不要过于偏激禁食,才能确保身体有足够的营养抵抗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