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133年历史,相信是全马最悠久及全国首家的巴里文打新兴港篮啅公古庙,展开了500余万令吉的修庙美化工程,并定于本月13日(周三)举行“晋阙昇座安炉大典”和重新开放让公众上香膜拜。
届时,前来膜拜的公众人士,既能欣赏富丽堂皇,犹如一件艺术品的古庙,又能缅怀相传百年前,勇闯陷入火海的甘蔗园救人而殉命,并被奉为篮啅公神明的郑亚文事迹。
该庙于1884年创立, 1965年新庙重建落成,惟前些年庙宇出现屋顶严重损坏、漏水及雕刻脱落等问题,庙方遂于2016年6月展开修建美化工程,今年10月完成主要工程。
随著工程的落实,庙方将于周三上午10时,盛大举行“晋阙昇座安炉大典”,设有醒狮舞龙战鼓升彩球礼,欢迎大众参与其盛。
该庙理事会主席拿督张文忠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指出,吉辇和威省一带于19世纪左右都是蔗园,1840年起,因国内外的蔗糖市场需求大幅度增加,外国资本家雇用了大批中国南来的劳工,将一大片低洼烂芭,开发成碧绿的蔗园。
他说,该庙的创立则与早期巴里文打甘蔗园的开发及蔗糖业的发展有著连带关系。
他分享,老一辈年长者流传的典故,即百年前,有一位名叫郑亚文的人,在巴里文打(早期称新兴港)一带的蔗园担任督工,其办事尽责及认真,深获工人们的尊敬与爱戴。
舍身救人获膜拜
“突然有一天,大片的甘蔗园发生了大火,郑亚文奋不顾身的进入蔗园,抢救出不少受困在蔗园内的工友,但他本身却来不及逃生,不幸丧生火海,连尸首也找不到!”
他说,蔗园的工友们和雇主对于郑亚文的牺牲深感悲痛,为了纪念他为救人牺牲性命事迹,尊称他为“郑亚文篮啅公”或“郑伯公”,并于1884年创庙供奉膜拜。
他补充,当年的英殖地政府为表扬郑亚文,将巴里文打旧街场的主要街道,命名为“郑伯公街”(Jalan Teh Peh Kong),至今仍获保留,是巴里文打唯一的华裔人物街名。
张文忠直言,立庙的年份以庙里最早的香炉,刻著1884年为依据,惟年代久远,香炉的刻字已模糊不清。
霹首间拿督公庙
他告知,金宝拉曼大学的教授和北京大学的一名学者,将帮该庙考察庙史和挖掘巴里文打的历史,和该庙所管理的一座160余年历史的义山。
他说,现阶段,拉曼大学教授已查证该庙是霹雳州第一间拿督公庙,此外,也有可能是全马第一间拿督公庙,惟尚待进一步查证,包括准备向我国和新加坡国家档案局搜寻资料。
“此外,本地一家电视节目制作单位,早前制作古庙节目时,曾指我们这里的拿督公庙全马最早。”
他表示,该庙将尝试搜集更多庙史资料,包括郑亚文的生平事迹,甘蔗园是在哪一年发生大火,以便有明确和较完整的历史档案,供后人溯源。
他也指未来计划开设文物馆,收藏庙里的文物和旧时的物件如古香火炉等,保存文物和供游客参观。
华人拿督公 烧猪可当祭品
张文忠告知,巴里文打新兴港篮啅公古庙不但是全马最大间的拿督公庙,而且是华人拿督公庙,“百无禁忌”,连烧猪都能当祭品。
他说,拿督公一般上是友族,所以,民俗相传拿督公信徒祭拜时,需遵守的一些文化避忌,例如不供奉猪肉等,惟新兴港拿督公庙则例外,供奉的是华人拿督公,所以,可以拜烧猪。
他提到,该庙外观展现传统庙宇古色古香的风格,修建时聘中国师傅巧手制做精细浮雕和石雕,庙内神龛用红木雕刻再刷上金漆,龙柱是从中国运来。
“原本的金身只有一尺高的坐姿拿督公,现在则换成5尺高的坐姿金身。”
他说,该庙没有起乩问事,但可求签和卜杯问事,很灵验,此外,庙内也供有地母娘娘及三山国王等神明。
他补充,修庙美化计划共需520万令吉左右,现筹获460万令吉,还需60万令吉左右,以便在明年展开庙周边的美化工程。
维护母语 积极传承文化
香火旺盛的篮啅公古庙,理事会多年全力维护母语教育发展,并积极发扬及承传优秀的中华文化与习俗。
张文忠表示,举凡学校或教育机构在经济上有所求,该庙都义不容辞给予资助,多年来捐助地方上的新华小学、吉辇国民型华文中学及万拉峇鲁光华小学等。
他提到,英殖民政府在1911年批准庙方的申请,将庙地列为神庙用途,并于1912年发出公函。
他说,1990年7月21日,该庙获得社团注册局批准,注册为合法团体,庙务进一步扩展。
“目前,庙方联合热心人士,每月布施贫困家庭,并会施赠予有需要的贫困丧府,我们计划清界线在新庙完成后进一步推广慈善事业,彰显神明慈悲的精神。”
为了推动健康文化活动,古庙理事会在2014年成立了战鼓(24节令鼓)队,也曾与华团联办庆元宵节晚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