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保16日讯)近打谷地质公园被鉴定拥有18个具潜质发展成“地质旅游”(geo-tourism)的地质区域(geo-site),惟基于部分地质区域缺乏安全设施,迄今仍处“原始”状态,尚未能开放予游客参观。
霹雳地质及矿物局局长莫哈末西迪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透露,在当局的鉴定下,近打谷拥有18个具备地质旅游潜能的地质区域,惟当中却有6个区域因缺乏安全基设如管理员,无法保障安全,所以尚未开放。
他以分布在霹州的尺力瀑布、冷盖瀑布、葛楼山及拥有古脊椎生物化石的金龙洞为例,就碍于上述因素而不能“曝光”。
惟他坚信,一旦近打谷在宪报公布为国家地质公园,以及政府著手提升建设后,开放一事指日可待。
部分用于考古研究
此外,他也认为,并非所有地质奇观适合开发成为旅游景点,举例拱桥山及打扪洞则更胜于用以进行生物科学及考古学的研究用途。
他补充,除了上述18个区域外,该局也将在2年申报世界地质公园的过程中,挖掘更多具有地质价值的景区。
另外,针对海外多位地质学家见解认为,地质旅游除了可供游客欣赏地质景观以外,政府也可通过地质解说实践地质教育和地质保质,借以提升地质遣迹的认识及醒觉,莫哈末西迪表示认同,并指迄今一些已开放供观光的地质景区,就具备了上述地质旅游的条件。
“这包括由打扪迷失乐园所管辖的拿督洞,就有导览员率人进入参观,而金宝河泛舟激流活动则由当地社群经营及管理,让居民从持续性中受益。”
“我们也计划向经营金宝河泛舟激流活动的当地社群提供地质宣导活动,让居民带领游客进行泛舟激流活动时,在沿途上乘机向游客解说河流、地质及地貌的形成,达到教育的目标。”
另外,他透露,该局也经向州政府建议和草拟10条近打谷旅游路线,除向游客推荐地质景区,也推广近打谷的文化、生态环境及美食,让地质旅游达到持续发展的目的。
若列国家地质公园 霹料成地质旅游先锋
国家地质公园委员会委员莫哈末沙菲益说,一旦近打谷在宪报上颁布为国家地质公园,霹州料将成为推动地质旅游的先锋。
他受询向本报说,由于近打谷还未正式在宪报上公布为地质公园,因此州政府迄今尚未能高调宣传及将近打谷打造和推动为地质旅游的枢纽。
无论如何,他指霹州务大臣拿督斯里赞比里经表达对地质公园的概念及推动地质旅游的计划乐观的看法,这是令人振奋的。
他说,州政府希望能在今年杪完成宪报,并在2年内达到将近打谷列为世界地质公园的目标。
他认为,若近打谷列为地质公园,达到实践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及可持续性旅游业的目的,同时提倡重视生态环境、野生动植物及地方文化的保护。
拟设单位监督
另外,根据联合国文科组织指定,凡成功申报的世界地质公园,必须拥有一个独立自主的机构保护该公园地质构造及发扬其价值的重任,且该独立机构须聘请一位全职专业的地质专家拟定及实践地质管理计划的作业。
针对此,国家地质公园计划协调员罗斯力受询时透露,霹州政府正计划在霹州立公园机构旗下,设立一个专门管辖近打谷地质公园的单位,专司保护及监督近打谷地质公园的事务。
他指本身也希望看到由独立的机构来妥善及持续性发展地质园,惟碍于资金及信心问题,加上无论地质公园或地质旅游,对大家而言仍是一个很新的概念,需由时间证实成效后,才让人有信心投资发展。
地质旅游永续发展
莫哈末沙菲益说,地质旅游是永续发展的经济模式,不会对地质造成破坏,还会为当地人制造机会,吸引观光客。
他认为,若要将近打谷带入新的里程碑,须获各造合作,包括当地社群及民众对地质遗产的保护及关注,此外少不了官方宣导、醒觉运动及监督工作等。
莫哈末西迪则指出,该局向来与26个政府机构及非政府组织分工合作,在研究及考察方面各司其职,再进行会议商讨,以提升保护及发展工作的素质。
他说,很多人错解地质公园是由政府所管辖,与他们无关,为了纠正观念,该局不时派员走入校园展开地质教育活动,并与地质区域管理单位和当地社群会面,希望大家共同保护地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