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26日讯)我国教育部自2011年推行小学标准教育(KSSR)后,一批为华教默默耕耘的教师,积极配合教育部多项改革措施而推动华教革新运动,包括在全马华小走透透,推广学习共同体、21世纪教室及公开课。
彭亨瓜拉立卑东姑安潘阿富珊师范学院华文讲师黄先炳博士(54岁)是一名力行者,其工作方向是以我国教育部编定的教育哲学为基础。
他说,我国教育哲学是个宏观、符合时代需求的哲学,其中包括重视终身教育、各别差异教学、个人的全方位成长等,只是因为执行偏差而导致国民存有误解,他更对时下大多数学校只注重考试作风大表诧异,因为这有违国家教育哲学。
他认为,只要教师了解教育本质,回归本位,清楚本身职责就有望改变,他也在全马各地推行教育改革,多年来汇集一群志同道合的教师共事。
为了加强团队精神,他们于2012年成立马来西亚儿童文学协会,以打造优质环境引领儿童阅读,同时已推动62场公开课、与校方联办60场儿童阅读营、讲演48场以鼓催教育本质教学。
另外,黄先炳在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说,他从1991年任职师资培训26年来,相信教育是慢的艺术,他推动授课改革及阅读活动,深信这些种子会有萌芽的一天。
学习共同体概念
他说,教育部自2010年接纳日本教育大师佐藤学3个教育理论,即佐藤学主张在岗位授课成效不大,因此在思索应如何授课时,就衍生学习共同体概念,让无论是行政、教师、家长或学生都在平行线上一起学习。
“教育是开放的事业,老师透过开放态度进行教学,与学生互动交流,而不是施压方式,那么教育未必只是局限在教室,老师可更有弹性因材施教。”
此外,一般上他会进行两堂一样的授课内容,率先让老师教课后,再示范其方式,同课异构,好让观摩者有机会了解从中差异,再进行书面评课,修正及改善。
他举例,教育部推行高层次思维技巧(KBAT)是一个非常好的概念,因为没有标准答案,提升学生学习效果,记录学生学习发展,也加强师生互动,然而执行者(无论是教育局或者教师)是否懂得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