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绒17日讯)作为福州籍贯族群的盘踞地曼绒县实兆远,各个福州群的会馆少说也坐拥数十年历史,凭著庞大的会员支持及资源,会务蒸蒸日上自然不在话下,但对占当地“少数民族”的其他籍贯会馆而言,一切则未必是如此理所当然。
相对于历史悠久的会馆,成立只有9年的曼绒客家公会,屹立在群雄之中彷如稚子,尽管成功凝聚在地的客家群体,稳健成长中,但随著近年来区内各项工程的搁置及放缓,使该会馆及会员的生态已受到波动。
该公会的成立,与创会会长杨观发不无关系。口操流利中文及客家话的杨观发在受询时说,相较10多年前,曼绒县因拥有多项大型工程蓬勃发展,吸引众多客籍人士前来工作,对2008年会馆的成立也是一大推力。
“尽管本会馆的会员多为在地人或来自卡玛鲁丁客家村庄,但其中也不乏因工作需求,从其他州属来到曼绒落地生根的客家人,因此如今工程放缓,已不再有客家人外移进来,进而影响到会员的来源,甚至是会馆的筹款。”
他指该会馆一路走来,全靠同一批人士的热心公益,但目前在会馆收入受影响的情况下,尽管未来有意为会员子女开放贷学金,却因资金来源不足被逼暂时搁置,从长计议。
多种方言混杂
“追溯回各籍贯会馆的成立,虽在于照顾南来同乡福利,但前来曼绒工作的客家人因缺少认识的管道,往往较少正式加入会馆,甚至待到他们再次落地生根后才会加入,虽然我们的年轻新血虽然还算充足,但增幅却越来越少。”
语毕,他微微地抬头,与迎面前来的街坊打招呼。咋听之下,谈的正是福建话。好奇询之,才惊觉杨观发除了中文、客家话外,还通晓多种其他籍贯方言。
“所谓耳濡目染,在福州人居多的城市中,潜移默化下自然通晓福州话,加上在实兆远里,无论是福州、福建、广东话皆有人使用,通行度高,通晓这些方言也不足为奇。”
事实上,只要在实兆远的茶楼内稍坐片刻,不难发现多种方言混杂的喧闹声,通晓各方言的杨观发也并非特例,但其中或多或少都会夹带著福州话,或许也与少数籍贯在此求存有关吧。
此外,相比于年轻一代不晓得自身籍贯方言的状态,杨观发认为,这不外乎受籍贯之间通婚、交友及中文盛起的风气所影响,其中最好的情况就是语言之间的同化,两语或三语兼得,最坏的情况莫过于方言的流失。
伴侣客家籍 可申请当附属会员
随著时代的演进,年轻人对本身籍贯会馆愈加兴趣乏然,即使偶有参与者,也并不热衷于会务,令不少乡团领导皆为会馆的前景多添了不少忧患。
曼绒客家会馆会长杨观发受询时说,该会特设立非客家籍的附属会员,让不同籍贯的人士,可在伴侣为客家籍的前提下,加入客家会馆的大家庭。
他指出,该会是鉴于社区内客家会员的伴侣因籍贯不同,无法参与会馆活动,因此才决议让任何只要符合资格的非客家籍人士加入,相信此举也是该会招收会员的趋势。
“他们将以附属会员的身份加入,并享有普通会员的一切福利和设备,如参与各类型活动,包括膝下儿女也会在子女奖学金底下受惠。但唯一不同的是,附属会员是不享有投票权利,因此他们不能决定谁在未来能够当选理事。”
“我们会馆现今已非常积极招收这种会员,主要是以人介绍人的方式,目前的会员人数已从成立时的数十人,成长到突破300人。”
另外,该公会在各热心人士及会员的努力下,也于今年在实兆远南华国民型中学后方,迎来首栋占地3310平方呎,三层楼高的会所,以图团结客籍,让会务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