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29日讯)被市议会在《太平历史特区大蓝图》中定位为“历史遗产城”的太平,虽然在大马历史上拥有33项第一,惟其周遭分布的约百间极具历史价值的百年建筑和战前店屋,则随著岁月在风雨中被摧毁,令关心古迹者备感痛心!
作为马来半岛最早英殖民地的“遗产城市”太平,城内留存了不少见证历史沧桑和兴衰的古建筑屋,其中包括超过百年历史的官方办公大楼、官邸、战前店屋及政府宿舍等。
较为人熟知的就有太平火车站路,建于1880年及拥有英殖传统建筑风格老建筑,曾是我国第一个火车站售票柜台和办公室,过后作为公共工程局和地庭,惟已荒置逾30年。
至于火车站路另一荒置的历史建筑,即建于1879年的太平休闲屋,具19世纪维多利亚建筑风格的拱门,华丽典雅,如今同样破落如残阳。
此外,还有太平爱德华路一座是早期具有英印风格的荒置官邸,该官邸以木料为主要结构,屋前部建有车辆门廊,展现霹雳州许多大宅房的典型特征,如今更已形同“鬼屋”!
针对上述情况,太平古迹协会会长叶天荣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指出,太平市区和边缘一带确实约有100间被荒置的官方和私人产业,并以私人产业占约80%。
惟他表示,今年是霹雳州旅游年,政府致力招揽游客观光霹州和州内各城镇景点,荒置的建筑将映入游客眼帘,显得呛眼,也令人质疑政府采取了哪些步骤,来维护历史建筑。
吸毒者毒蛇躲匿
“除此之外,这些被荒置的建筑物对公众构成安全隐患,恐引来吸毒者或毒蛇躲匿。”
他举例,旧公共工程局被荒置后变成了蚊子的滋生地,中部庭院野树丛生,仿如城市里的森林,内有枕头和衣服分散在地板上,相信是流浪汉的歇脚地。
他认为,好些老建筑其实还有得挽救,政府应宪报为受保护古建筑物。如果当局缺乏资金,则应该公开招标让私人界发展,比如建咖啡厅或酒店等,以保存这些具历史价值的古建筑物。
他道出过去,太平已有很多其他历史悠久的建筑被拆毁,希望类似事件不会一再发生。
叶天荣也说,市内也有不少战前店屋,有的已荒置残破不堪,太平市议会应敦促业主修复,乃至发出罚单予任由老建筑残旧的业主。
限制多 老屋重建费用高
北霹雳中华总商会会长洪宝德表示,市区出现一些战前店屋荒置的现象,主要原因有二,即市议会对这些建筑的重建有诸多限制,以及受到经济不景的影响。
他说,市议会将太平定位为“历史遗产城”,限制市区建筑的设计,即重建双层老店屋为4层楼店屋,第3至第4层必须挪后7尺,使建筑物呈靴子形,以保全以下两层的外观。
“如此一来,第3至第4层的空间就有限,以致很多继承旧店屋的后代,没有什么意愿重建,除非是急著要做生意才跟著条例。”
他指现在经济不景,很多业主放缓店屋重建计划,尤其太平的重建成本高,但租金却不高,重建不划算。
权限阻碍发展
此外,马华太平市议员李浩诚受访时指出,当局并非没关注区内的百年古建筑物,只是碍于权限问题。
他举例,旧公共工程局建筑属于霹雳州政府所拥有,市议会无权擅自发展,该建筑现由霹雳州发展局掌管,暂未听闻有任何发展计划。
“如果是市议会管辖的建筑,市议会就能直接保养和维修,比如大巴刹和大钟楼等。”
“至于太平休闲屋,我在去年杪在市议会提起,获得回复市议会和前租户有法庭案件在进行中,必须等法庭案件结束后,市议会才能推动其他的发展大计。”
他也坦言,将老建筑物宪报列为受保护建筑是保护途径之一,惟官方建筑要宪报比较容易,私人产业则很多业主并不愿意,因为宪报后屋主将不能随意装修,且需遵守特定的条例。
历史遗产城 只见新发展
大马古迹研究员张集强表示,太平是座历史遗产城,古迹保护方面更应做得比其他地方更加出色,但以目前太平街区的老建筑状况来看,太平与“历史遗产城”的雅号并不相称!
他说,现时看不出政府在保护历史建筑方面,有什么具体行动,有些官方老建筑荒置了很久,未见当局有什么修复行动,感觉蛮痛心,未来的发展和规划应该要注重这方面的保存。
“更讽刺的是,太平市议会宣传历史足迹计划的宣传横幅,就挂在荒置百年休闲屋的旁边……”
他说,老建筑物的修复、活化和利用非常重要,现在看到的是广场、商业区新的发展项目,与历史遗产的内容完全没有关联。
他说,政府如果没有资金保养和修复,也可以租出去,定下维护古迹和管理指南,或是官方与民间共同经营,即使非市议会管辖建筑,市议会也可扮演桥梁,确保老建筑不会被荒置。
“私人产业方面,市议会可以召集业主,商讨保护老建筑的方式,聆听他们的想法,市议会或市议员应有特别小组专业监督这一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