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4日讯)在平凡无奇的建筑墙面,塑造中华书法的艺术凸字,不但能让建筑物显得优雅大方,散发人文气息,更似能为建筑物“画龙点睛”之效,赋予其无限的生命力。
特别是于50年前,在建筑物塑造凸字相当受欢迎,商家或茶室、会馆及学校等都喜爱聘请匠师,在建筑物或商店大门上方,以传统的方法塑造凸字。
由于其字体展现书法的美感、艺术风味,为建筑加分,也让人看了心情欢愉,就如英国前首相邱吉尔说:“我们塑造建筑物,之后建筑物塑造我们”。
然而,塑字匠师却感叹,近年来新生代不懂得欣赏凸字文化,未来会越来越少人在建筑上塑造传统凸字,使这门艺术日渐式微。
建筑凸字师傅苏成发(65岁)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道出,当年我国独立后百业渐兴盛,商家或咖啡店若要做招牌立店名,很多人都会人都会请匠师做凸字招牌。
学校会馆是常客
他说,传统凸字塑造法从中国流传过来,字体与建筑紧密结合在一起,十分耐久;从美学角度,凸字生动且具有立体感,也有好寓意,如寓意各行各业或单位等,都能有“突出”的表现。
惟他无奈地说,传统凸字在50年前最流行,现在已不复当年,有的人讲凸字“老爷”(落伍),有的选择以雕字(雕刻文字)做招牌,或以广告牌替代,乃至以广告字锁在墙壁。
“现在会想做凸字的以学校和会馆为主,尤其是十多年前,我为太平华联楼塑造凸字后,陆续都有人要做,这三四年来订单更多。”
他举例,近年来,太平华联第一、二小学、华联中学、华联国民型华文中学,太平姑苏慎远行,太平海南会馆、江沙昭惠庙等,都邀请他塑造凸字,也有很多间的住家邀请塑造堂号。
“有学校董事部和社团领导人向我说,找了两三年找不到人塑造凸字,后来才找到我。”
虽然近年好些单位邀请塑造凸字,不过,苏成发直言:“我不看好传统凸字未来的前景,以后会越来越少人做。”
由于并非长期都有人要塑造凸字,所以苏成发也有从事其他的生意。他认为,凸字艺术应该发扬光大,建议新开设的咖啡店若是自己的店面,不妨塑造凸字招牌,更显“古早味”。
永久性纪念 供后代追溯
太平华联第一小学董事长蔡长深表示,传统建筑凸字耐久,而在有纪念性建筑塑造凸字,能永久性纪念某件事或某个人的贡献,以资后代的追溯。
他说,太平华联楼在1994年建竣后,他即征得时任教总主席沈慕羽书写“华联楼”3个字的墨宝,并邀请苏成发于1997年按照沈慕羽字型塑造“华联楼”凸字,以在建筑上展现了书法艺术。
塑料书写易变形
他补充,2013年,热心华教的蔡长质捐助10万令吉,使该校成功兴建体育馆,而他则征求得中国杨水声书法家提供“华联一校”和“蔡长质体育馆”字型,由苏成发在体育馆上塑造的有关凸字。
蔡长深解释,如果用塑料书写,塑料过一些日子就会变形或掉下来,而华联楼是太平华社公共的民族资产,凸字则能永久对此作为纪念,塑造“蔡长质体育馆”的凸字,永久纪念其贡献。
塑造字型考究匠师功夫
传统建筑进行凸字工作最考究功夫的要数塑造字型,手艺好的匠师,所塑字型充分展现书法美感,赏心悦目。
苏成发在15岁就辍学,随舅舅到怡保当地盘文员,并认识了一名来自上海的塑造凸字师傅,当时,该师傅称凸字为“洋灰字”。
他道出,该上海师傅基于自身已年迈,也见我有心学习,就把塑造凸字的手艺和窍门传授予我。
他说,一般墙壁所用的洋灰称为3混合灰,即混合了洋灰、白灰及沙,但造凸字用的是5混合灰,即洋灰、白灰、沙、“锡米屎”及竹纸。添加“锡米屎”有加固作用,而添加浸水的竹纸,则让凸字更具弹性,在日晒雨淋的膨胀和收缩过程中不会爆裂。
他说,在很多年前已买不到“锡米屎”,所以现在已没有添加“锡米屎”,成为4混合灰。
他分享塑造凸字的过程,首先将顾客选定的字型印在墙上,再沿著字迹在墙上打上一根根的钉子,并沿钉绑上金属线,然后上洋灰塑字。“上洋灰最考究功夫,功底好的师傅能充分塑造出书法字体的神韵。”
他说,视字体大小和笔划的复杂性,笔划复杂的字体有时需一二天才能完成一个字,若字体简单则一天可完三四个字,当然,也可视需求塑造巫英文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