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城1日讯)环保是近年来的社会新趋势,但多少人真正检讨过自己,嘴上支持环保,实际行动上是否落得有心无力?
塑料城市(Plastic City)2016年3月在《新客》以实验性作品的方式首次演出,8月受邀到澳门工作坊教影子戏时做了小型演出,10月再到台北大稻埕国际艺术节表演,今年回归槟城,3月约您探讨塑料与城市的关系。
塑料城市团队由导演吴专选、艺术总监陈丽香、财政庄喻雯及技术人员刘志凯所组成,但其实他们每一个人都是这部戏的表演者。
没错,是表演者不是演员,因为整部戏没有一句对白,也没有人物出场,有的只是一幕幕城市、海底世界的剪影,上演著人与塑料之间的互动。
陈丽香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说,没有语言就不会受到语言限制,观众可透过画面尽情发挥想像,也因此让她发现,在观众群中,小孩会比大人更容易抓到讯息。
以资源循环创作
她回想这部戏的起源,其实单纯只是因为透明塑料透过灯光所投射出的影子独特又漂亮,吸引了她和吴专选的眼球。
她坦言,自己不是环保分子,但对于一直在嘴上说减少使用塑料,实际行动上却制造更多垃圾的行为也不赞同,所以萌生念头制作以塑料为主题的影子戏。
既然决定要以减少塑料作为主题,他们决定以资源循环创作,尽量不制造更多垃圾,也赋予原有的塑料改造再使用的二次机会。
一开始他们到庙会等节庆地点翻找垃圾桶,把塑料容器捡回家后清洗干净,或是到各种店面要求老板帮他们收集,后来上面子书求救,很快就收集了可观的数量,而且都是洗好了才交给他们的。
他们前后用了3个月的时间收集约1500个容器,有矿泉水瓶、鸡蛋托、饭盒、塑料杯等等,尤其在农历新年期间收到的数量最多,让他们惊讶原来一户人家的塑料用量是如此多,尤其是菊花饮料盒,让他们决定以菊花盒子制作城市场景。
他们也将收到的其他塑料加以善用,场景、效果、声音,以及折射波纹等等,都是由塑料容器制成。
华丽背后 “垃圾”组影子城市
4个完全不懂影子戏的班底,以影子戏为创作方向,就是将小时候的影子概念全新创作的举动,对他们来说都是新尝试。
他们用两个月时间一直调整技术与画面,没经验就不断尝试,以不同的材料加来加去投射,当成玩游戏,对他们来说没有所谓的能与不能,反而是一起学习的机会。
每一场演出结束后,他们都会邀请观众到屏幕后看看,把塑料城市的秘密公开给观众,前面看著漂亮的影子,后面其实是一堆“垃圾”组成的。
陈丽香说,现在他们也办工作坊或受邀教,如慈济、吉胆岛国际艺术节等,希望让更多人知道也可以回家自己做影子戏,小朋友不能整天活在电子世界里。
只要有人需要,他们乐意分享,更乐意将减少塑料用量的概念传播出去。
过程中,她开始检讨自己生活中使用塑料的次数,不知不觉要求自己在生活上尽量减少使用塑料,对她来说是很大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