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城7日讯)槟城人所缴每1令吉的门牌税,其中40仙就用于垃圾处理费,可见这是一笔多大的费用。因此,槟地方政府委员会主席曹观友呼吁槟城人配合6月1日推行的垃圾源头分类计划,减低地方政府用于处理垃圾的费用。
他今日出席槟州绿色学校推介礼后,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槟城人每日制造1700至1800吨的垃圾量,需送往浮罗布隆垃圾土埋场处理,这牵涉很大一笔费用。
他说,尽管费用是由地方政府承担,但追根究底,这笔费用是源自民众所缴付的门牌税。
他表示,浮罗布隆第一期土埋场容量已近饱和,承包商目前正准备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希望接下来可使用土埋场第二期近100公顷土地。
他说,垃圾源头分类不仅可减少垃圾量,也能延长该垃圾土埋场的使用期。若垃圾源头分类计划取得成功,原本只能容纳30年至50年垃圾容量的土埋场,使用期将可大幅延长。
捐出可循环物品
另外,他说,6月1日启动的垃圾源头分类计划,在起初推行的1至两年将不会严厉执法,以让民众适应。州政府的初衷是通过教育醒觉运动,鼓励民众养成分类垃圾的习惯。
他说,届时民众仍可照丢垃圾,只不过希望民众可以把垃圾分为两大类,即可循环及不可循环。
“可循环的物品如报纸、瓶罐、杂志等,而不可循环的物品则如厨余。”
他说,住在高楼或甘榜的居民,可在居民协会或乡委会协调下,将可循环垃圾集合起来,再卖给回收公司或捐给慈善团体。
“居民可延续之前的习惯,把可循环垃圾捐给慈善团体,或拿到回收公司变卖,在这方面,州政府绝对不会干预。”
至于住在花园或排屋的民众,则可在每周六,把可循环垃圾放在屋外,等待市局工友来收取。
出席活动者包括槟岛市政厅秘书洪永泰、赞助商代表瑞华机构总经理余锦明、依恩奥产业代表塔曼、马星集团北马区高级总经理刘伟强、英特尔代表哈斯里等。